原标题:以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为目标(引题)

京津冀工会开展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主题)

河北日报讯(记者方素菊)近日,2024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会工作联席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报一年来京津冀三地工会交流合作成效,审议通过《京津冀工会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

按照《京津冀工会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三地工会将以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为目标,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主线,深入开展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

开展新质生产力劳动和技能竞赛

三地将聚焦经济建设主战场,实施建功立业行动。围绕推进京津冀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深入开展新质生产力劳动和技能竞赛,纳入全国引领性竞赛项目库。

开展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劳动竞赛。聚焦京津冀三地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结合岗位实际和生产任务,开展工程创优、质量争优、安全生产等劳动竞赛。每年开展1个行业(系统)劳动竞赛,覆盖职工10万人次以上。

开展“当好动力源、建功京津冀”系列技能竞赛。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的重点行业,突出“高精尖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天航空、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每年开展2至3个职业(工种)技能竞赛项目,为提高职工技术技能水平、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搭建平台。

强化班组建设与班组竞赛。推动班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民主化,广泛开展面向生产全过程的“五小”“四技”“两比”等活动。围绕实现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在铁路、建筑、电力、钢铁、国防科技工业等行业赛道,开展以安全生产、提高质效、创新技术、节能减排等为重点的班组创先争优竞赛活动,每年推出10个左右的“京津冀优秀班组”。

建设京津冀大工匠学院,培育选树“京津冀大工匠”

三地将聚焦技能提升大平台,实施育工筑匠行动。精心打造工匠学院建设、工匠人才培育、工会数智化建设等重要平台载体,着力培养造就京津冀三地急需紧缺的、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建设京津冀大工匠学院。在京津冀三地现有工匠学院中,每年选树3家京津冀大工匠学院,确定特色品牌项目,并推动建设相应的培训实践基地,更广泛面向京津冀区域内职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推动京津冀区域内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重点突出职业类院校,开展学院联盟创建活动。发挥京津冀大工匠学院和学院联盟作用,结合生产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组织交流研讨、技术沙龙等活动。

培育选树“京津冀大工匠”。通过工匠学院培养、竞赛活动历练、重大项目攻坚、产业技术攻关等方式,加大京津冀地区各类工匠人才培育选树力度。突出竞赛激励机制,京津冀三地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冠军经三地工会共同审定后可命名为“京津冀大工匠”。

加强数智赋能工会工作。依托全国总工会职工之家App、技能强国平台和京津冀三地工会App等,以“劳模工匠”为核心索引,按照建设分工种、跨行业地区的交流社区需求,强化短视频、网络课件、线上交流等多个方面优质内容供给,实现京津冀三地职工创新成果、技能课程共享共用。实施“闪亮工程”,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突出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数字中国、制造强国等相关的领域和工种,逐渐点亮京津冀三地劳模工匠、工匠学院、创新工作室、实训基地等品牌项目。

开展京津冀创新工作室联盟创建

三地将聚焦创新创造新动能,实施建圈强链行动。围绕京津冀三地重点产业链及链主企业、上下游企业,加强群众性技术创新工作,有效整合资源,强强联合、聚点成线,进一步彰显集群效应。

创建京津冀三地劳模和工匠人才(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按照集约化发展原则,从区域性、行业性两个层面开展京津冀创新工作室联盟创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创新创效跃升。为京津冀三地的各市(区)结对共建牵线搭桥,支持区域间创新工作室联盟创建。促进交通、建筑、服务、制造等行业间互联对接,推动每年建成2至3对行业间创新工作室联盟。

畅通职工创新成果转化渠道。每年举办1次三地职工创新成果展示和技术交流活动,评选10个左右京津冀优秀创新成果。开展区域性职工交流活动,推广“通武廊”等区域性工会合作经验,鼓励支持京津冀三地各地区、行业、企业之间开展技术交流活动。

开展京津冀“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每年组织三地“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加强三地劳模工匠之间、劳模工匠与企业之间交流协作,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助力职工提升技能水平,促进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