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华夏之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夏之痛

历史对于现代人的意义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学习历史、参观历史遗迹本质上就是以环境为载体给人灌输一种价值观,使祖先的精神得以接续。

本质上还是文化的传承。

首先,书本是人们了解历史的第一渠道,读史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解读古人智慧的最佳途径。三千年历史,王朝虽然在频繁更替,但事物运作的底层逻辑基本上不变,人性也没有变,所以,读史的人在知兴替的同时还可以从容地和这个世界相处。

这是大多数人和历史产生链接的第一阶段。

除了书本,我们了解历史的第二个途径就是,迈开腿,深入历史的第一线去亲身感触——

走进博物馆,我们可以从眼前的出土文物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验证自己的历史知识;走进古战场,我们可以触景生情在大脑中来还原当年的历史镜像,还可以从地理、人文等层面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走近历史名人曾经身处的道场,我们则可以进一步理解他们已经被标签化的精神力量...

笔者也是经历了一个从书本再到现实的过程,先是大量浏览历史书籍,接着是走近各地博物馆以及历史遗迹来进一步解读历史,当和历史相处的时间越来越久时,笔者发现,历史现场带给个人的不仅是知识的进一步累积、对历史的深度理解,更重要的是,当你将自己代入那个环境中时,古人的精神也在无形中重塑着你的价值观

笔者和朋友聊历史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世界从来不缺有才华的人,而是有精神的人。”

比如,诸葛亮。实事求是地说,诸葛亮最早根本不是刘备的心腹,刘备重要的谋主其实是法正和庞统,刘备夺取益州、汉中更多就是出于这两个人的谋划,诸葛亮只是在这两个人先后去世之后才成为了蜀汉集团的中坚,尤其是刘备驾崩之后,诸葛亮更是成为蜀汉的擎天柱,管理范围覆盖了蜀汉的军事、经济、人事等各个领域。

而且,诸葛亮发动的数次北伐也是胜少败多,还严重透支了蜀汉的整体实力,至死都没能给蜀汉带来突破性发展。至于他为什么会被神化,一个是文学作品《三国演义》的大力渲染,更重要的则是,诸葛亮的精神是历史的稀缺品

在蜀汉实行“虚君制”的过程中,丞相诸葛亮不仅没有以“权臣”的身份挑战皇权,而是通过鞠躬尽瘁的态度和数次自杀式的北伐来拓展蜀汉的生存空间,从而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

是的,诸葛亮的忠诚和对待事业战战兢兢的态度才是人们尊重他的关键。网络上那些“真希望丞相能够赢一次”“《三国》剧组千年后给丞相补办了一场葬礼”等语言已经足以说明人们更多是认可诸葛亮的精神。当人们走进武侯祠时,那种精神更是扑面而来,比书本上来得更加强烈。

诸葛亮代表一种精神图源/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亮代表一种精神图源/剧照

这就是走出去的意义,本质上还是进一步给自己的认知和价值观赋能,消遣、丰富阅历都只是附带价值。

当我们来到西湖畔走进岳飞墓时,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也会强烈刺激我们的大脑,是给自己的价值观做正向赋能的一个过程。

岳飞代表爱国的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岳飞代表爱国的高度

这就是环境的力量,第一现场的气氛和能量时刻都在改变着任何一个人

还有,当我们来到湘江畔,看到林则徐和左宗棠当年湘江夜谈的还原场景时,左公和林公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也是扑面而来,强势闯入我们的精神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在那一刻,你就会明白学习的意义所在,那是在为大展宏图、以天下为己任的将来在做积累的一个过程。

而这些都是你捧着本书时所不能获得的力量。

为什么说你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也都是知识的来源,原因就在这里。

是的,一个人开阔眼界必须经过两个过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左宗棠说的“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也是这个道理。

继续说湖南。左宗棠只是湖南文化、人文的一个缩影,他代表的是一大批以天下为己任,崇尚实干的精英,如曾国藩、胡林翼等人。这些人身上的共同点是:学问深厚、务实、以天下为己任、意志力坚定...

而最早塑造湖南读书人性格的人正是官至两江总督的陶澍,陶澍不仅自己凭借扎实的学问考上进士并且在官场上扶摇直上,同时还以实干精神参与海运、盐务等领域的改革,更重要的是,他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提拔、推荐了一大批湖南人进入了大清的职场,开始影响天下命运,像魏源、李星源等人都是被陶澍深度影响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