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谢菲 人民论坛 谷漩)“大夫,你给俺看看是咋回事,吃过药了腿还是疼。”年迈的留守老人董奶奶佝偻着背,拄着拐杖缓缓走来。“韩医生,俺家小妮儿好像发烧了!”村民王大娘抱着3岁的孙女焦急赶来。76岁的陈大爷坐在一旁,静静等着大夫忙完后给他贴膏药……

11月17日10时,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李老家乡唐楼村的卫生室里已经有不少患者在排队看诊,一位前脚刚走,另一位就补上前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17日,村医韩青松(右一)为患者量血压。谢菲

“青松这人可好嘞,他是俺家的救命恩人!”

“要不是青松,俺当家的命都没了。他在村里当医生,俺们是最佩服的!”提起村医韩青松,崔大娘称赞不已。2023年5月2日清晨,她老伴儿在家里突然晕倒,当时孩子都不在身边,她只能去叫韩医生。韩青松及时诊断病情,判断可能是脑梗或脑出血,第一时间用自己的车将其送到县医院抢救。在医院进一步检查后,崔大娘的老伴儿确诊为脑干出血。“幸亏当时青松送来得及时,医生说再晚来一会命都保不住。”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崔大娘仍感激万分。

“这没啥,不管谁找我,我都会去做。作为医生,这是咱的职责。”听到夸奖,韩青松有点不好意思,在他看来,这是日常工作中再平常不过的事。他的诊室里张贴着患者们送来的锦旗。而比起锦旗,他告诉驻村记者,更让他感到暖心的是村民们的信任。“他们相信我,我给他们看好病,让他们少遭点罪,我就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17日,村医韩青松(右一)与妻子(左一)为老人贴膏药缓解腰痛。谷漩摄

骑着电动车走街串巷的上门村医

“现在比刚来的时候好太多了,你看这路,再看看村卫生室,大变样,基础设施和卫生条件都有了显著改善。”多年来走村串户的韩青松也是村里发展的见证者。提到村卫生室,他格外激动,向记者一一介绍村卫生室设有的诊疗区、观察室、药房和处置室。“村里发展好了,卫生条件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提升,以前蚊虫叮咬后容易感染形成疮口,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常见了。”

走在唐楼村的村路上,基本上每家每户门前都张贴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系牌”,上面必然有韩青松的手机号码。前几年,村里推行了家庭医生签约制,居民通过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一定期限服务协议的方式,与家庭医生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使签约家庭能够获得更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从此,定期随访患有慢性病的村民,给他们量血压、测血糖、叮嘱用药,便成了韩青松的一项日常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楼村村民家门口张贴的“家庭医生签约联系服务牌”。谷漩摄

“管(好),高压115、低压95,低压有点高,平时少吃点油,少吃盐,多吃点蔬菜。”上门随访时,韩青松为瘫痪在床十几年的村民崔玉莲测量血压并嘱咐道。说罢他又给老人在村里打工的女儿打去电话,“俺上家里看老人来了,你妈血压有点高,最近按时吃药着没?”当听说老人没有按时吃药的情况后,韩青松很着急,一再叮嘱一定要重视吃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17日,村医韩青松(右一)上门为老人检查身体。谢菲摄

这些年,村子里谁家情况不好,哪位村民病情严重,哪些是慢性病患者,哪家小孩爱发烧,他都再清楚不过。他的手机里存满了村里老人子女们的电话。驻村这些天,总能见到他骑着那辆蓝色的电动车奔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而这已经是他换的第二辆电动车了。

虽然平时工作繁忙,但十几年来,韩青松一直在持续学习、精进医术。他是西医儿科出身,主动定期去县医院学习中医,在网上学习中医教学视频,抽出时间自费去外地随名医学习。去年他利用针灸为村里60多岁患有长期膝关节疼痛的张大爷进行治疗。约20天后,大爷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俺在村里当医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疾病和患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治病救人。”韩青松挠挠头说道。

44岁的韩青松已经在唐楼村做了12年村医。12个寒来暑往,韩青松已经成了村里的健康守护人。他告诉记者,多年来,他在心里始终铭记在来唐楼村卫生室报道的前夕,他学医道路上的领路人——同为医生的大舅对他的叮嘱:“你搁(在)唐楼工作,我非常支持你。你准备好雨衣、胶鞋和伞,要随叫随到,随时准备出诊。”

“唐楼也是俺的家,服务大家也是服务俺的亲人,俺想着这辈子把当医生这件事做好,就行了。”韩青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