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初冬,万物萧索,而在松山这片沃土上,特色产业焕发着勃勃生机。眼下,赤峰市松山区穆家营子镇,温室大棚整齐排列,规模养殖蓬勃发展,产业模式融合发展,呈现出一幅产业兴旺、百姓幸福的美好画卷。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赤峰市松山区穆家营子镇着力在品种、品质、品牌上发力,做优做强设施农业、肉牛养殖、扁杏种植三大主导产业,全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三产融合发展,全面做好“土特产”文章,提质量、增效益,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示范引领带动,设施农业提档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洼子大棚。

穆家营子镇北洼子村全家梁万亩设施农业园区始建于2004年,是自治区范围内建设最早、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高标准设施农业园区。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当地群众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北洼子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集体强不强,关键在头羊。近年来,由于园区品种单一、棚体老化、设施落后,园区发展进入了“瓶颈期”。2023年,穆家营子镇党委与北洼子村党委对老棚区进行提档升级,村集体投入100多万元新建高标准U型示范棚2个,配套智能防虫、水肥一体、自动放风等智能化设备,年利润达50万元。

切实的收益让群众看到了“真金白银”的实惠,纷纷要求对旧棚进行提档升级。2024年,穆家营子镇全力争取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设施农业政策资金,对北洼子、大西牛、西道等设施农业园区逐步进行旧棚改造、基础配套、科技赋能,同时加大品种选育、技术指导、园区管理、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力度,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全镇上下一起蹚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集约集中集聚,肉牛产业稳步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殖园区肉牛。

念好“养牛经”,过上“牛”日子。赤峰市松山区穆家营子镇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针对散户养殖面临的发展规模受限、肉牛品质不高、对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探索出肉牛产业规模化、特色化、生态化发展的新模式。

走进穆家营子镇衣家营子村肉牛产业园,一排排标准化圈舍映入眼帘,一只只毛色漂亮、膘肥体壮的肉牛,正在悠闲地吃着草料。衣家营子村回族人口较多,是传统肉牛养殖村,养牛户占全村人口的51.5%。通过盘活村集体1500万征地补偿款和872亩荒山,建设了肉牛养殖园区,推动传统肉牛养殖产业走向集约、集中、集聚发展之路。

目前,园区一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投资4750万元,建成牛舍30栋,共3万平方米。6000个牛位已全部出租,全村超过1/3的养殖户入驻园区,园区实行统一规划、建设、育种、防疫和销售,通过“服务链嵌入产业链,组织力赋能生产力”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传统肉牛产业成功转型。养殖规范了、村庄整洁了、效益提高了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延链补链强链,探索三产融合发展

赤峰市松山区穆家营子镇积极探索和推进“强”一产,“优”二产,“活”三产的发展路径。成功打造了古都河村党组织引领“村社一体,三产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确保合作社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规范运行,推进资源整合,强化利益联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日里龙潭景区的30亩格桑花一瞥。

穆家营子镇的乡村振兴之路,从稳固农业根基开始。镇党委和村党委结合龙潭生态资源,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施4万亩山杏嫁接大扁杏项目,林下500头藏香猪和5000只生态鸡养殖项目,3000亩苜蓿草和仿野生中草药种植项目。目前,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20万元以上,农户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

赤峰市松山区穆家营子镇依托扁杏经济林的资源优势,整合涉农项目资金200万元,建设扁杏加工厂,引进开口杏核加工和干果炒制2条标准化生产线,经过深加工,杏核的单价从4元提高到14元。同时,注册“龙潭大扁杏”“龙潭跑山猪”等地域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潭露营基地。

万亩龙潭山,钟灵毓秀,天蓝地阔,果林飘香,这里是距赤峰市区最近的大型生态区。穆家营子镇结合生态和交通优势,成立龙潭合作社,大力发展近郊旅游项目,龙潭露营基地月均客流量达千余人次,有效带动了全村百姓就业创收。2023年,古都河村获得自治区首批“农文旅融合示范村镇”称号。以“三产融合”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正引领乡村走向繁荣,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几年来,赤峰市松山区穆家营子镇把主导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实现了完美蜕变。放眼望去,如今的穆家营子镇更美了,产业更兴旺了,村民更富裕了,乡村振兴的“致富曲”正在松山大地奏响。(谢静宜、郑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