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被很多书家视为学习魏晋笔法的“圭臬”,虽然真迹已失,但仍有数十个拓本、摹本传世,令人眼花缭乱。与之相比,楷书界有一部经典版本更多,影响力更大,它就是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号称“天下第一楷书”。
唐贞观五年(631年),太宗李世民重修隋文帝时期营建的仁寿宫,并改名为九成宫,第二年,李世民来到九成宫避暑,在游览宫中台观之时,偶然发现一清泉,欣喜之余,下令由魏徵撰文记录此事,并请欧阳询书写,于贞观六年(632年)刻碑。
76岁的欧阳询倾尽毕生功力,终有此作,被誉为“欧楷第一品”,他也因此得了“楷圣”美誉。《九成宫碑》此碑高2.7米,厚0.27米,上宽0.87米,下宽0.93米,24行、满行49字,共1182字。此碑如今存于陕西麟游九成宫,碑面斑驳不清、损坏严重。
因此,我们想要学习此作,主要依靠其拓本,其中“李祺本”“李鸿裔本”和“端方本”知名度最高,拓工也颇为细致。不过,要论清晰程度、笔画的细腻程度和内容的完整性,现藏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孝经堂本”更胜一筹。此本极为罕见,是“北山十宝”之一,直到近期才首次公开亮相。
上文所说的三大版本,“李祺本”点画过于粗重,甚至有笔画模糊、粘连不清的情况,行笔有笨拙之态,比如“魏”“郡”等字。“三井本”笔画又失于纤弱细瘦,而“李鸿裔本”虽然避免了前两种的缺点,但损泐最多,损泐非拓功可补,这也给初学者带来了极大不便。
而“孝经堂本”则避免了以上诸多不足,字口清晰,石花、漫漶相对较少,笔画细节也更丰富。用笔硬朗舒展,撇画更长,整个字字势往斜下方压,结体更险峻。而“李祺本”在收笔、出勾时略显圆滑,这也是不如“孝经堂本”的地方。
清代书法家翁方纲称此本为“诸拓之冠”,还原了真实的“欧体”风貌:“借此本来细对静研五昼夜,乃益见此本纸墨拓手之妙,予所见真宋本凡十余矣,以此本居其上也”。“孝经堂本”递藏有序,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利荣森博士捐赠给香港中文大学。
欧阳询楷书以笔画瘦硬刚健,结字欹侧险绝,笔法丰富多变著称,很多人学“欧楷”者往往只能得其形似,正是因为细节之处被忽略了,这部“孝经堂本”真实还原了最细微之处的变化和处理,几乎与墨迹无二,值得毕生临摹。
而今,我们经过多方努力,将《九成宫》孝经堂本进行了超高清1:1等大复刻,不论是封面装裱、正文还是题签、题跋,都进行了纤毫毕现的还原,堪称市面上最清晰细腻的版本,并添加逐行释文对应,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