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浙江老农不顾众人劝阻,不顾一切刨开儿子的坟墓,谁知墓中却无儿子的尸骸,只有一个装着小册子的包裹,而这些小册子,竟然还惊动了中央!

“老张头,你都守了这么多年,为何要现在挖坟啊,你儿子在地下知道了该多伤心啊。”

1951年,浙江宁波府镇海县泰邱乡的一个村里,已经80岁的张爵谦突然将守护了20多年坟挖开。

里面是他20多年没回家的儿子张静泉的衣冠冢,原本张静泉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可是到上海去打工之后,却很少回家。

很多人都说张静泉是见识到上海的繁荣,就开始嫌弃老家不愿意回家了。

张爵谦不愿相信儿子是那样的人,明明他此前还寄过来在一驾金银业工人俱乐部的工人合照,他说他在里面当上主任了。

可是儿子几年没回家确实是真的,直到1927年的一天,张爵谦突然逢人就说:“我儿子静泉这么久不回家,怕是已经没了,我得给他立个衣冠冢,好让他有个归处。”

于是在张爵谦妻子的坟旁,张静泉的衣冠冢就这样建起来了,此后张爵谦在旁边搭了个简易的棚子,不管刮风下雨都守护着娘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里人刚开始还劝他,不孝的儿子不值得你这样,但张爵谦执意要守护,时间久了村里人也习惯了。

张爵谦这一守就是24年,1951年他已经80岁,感觉时日无多的他叫来小儿子,将张静泉的坟挖开。

村里人看到这情景,都不明其意,纷纷劝说。可是张爵谦心意已决,只见放在里面的棺材里,只有几件张静泉的衣物和一个包裹。

相比于衣物较随意地放置着,那个包裹用好几层油膜纸包着,显得十分重要。

张爵谦将包裹拿出来,交给了和小儿子一起来的政府工作人员,大家才知道了这个包裹的来历。

原来张静泉并不是一直都没回过家,1927年的一天,他突然出现在家中,并将一个包裹交给张爵谦。

“爹,你一定要好好保管这个包裹,这比我的命都重要!”

“你这些年到哪去了,还在上海工作吗?你……”张爵谦看着多年不见的儿子,心中想说的话很多。

可儿子却急匆匆地,跪在地上拜别父亲后就出门了,此后张爵谦再没见过他。

掂量着手中的包裹,张爵谦隐隐猜到儿子在做什么大事,于是他也不敢怠慢,马上寻找隐藏包裹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找来找去,都感觉不安全,转头看到了屋里的一口棺材,他有了主意,第二天就对外宣布儿子不在人世,要给他立个衣冠冢。

张爵谦将这个包裹放进衣冠冢中,日夜守护,就等着儿子回来取,可惜等到他垂垂老矣,也没等到。

新中国建立后,张爵谦觉得国家已经太平,是时候将东西交还给国家了,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当工作人员打开包裹时,立马就惊呆了,只见里面装着一个小册子,上面写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案》。

其中包含了10个文件,都是共产党初期的珍贵文件,其中第一步《中国共产党章程》最为珍贵。

因为当时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革命,在上海发动了各种残害共产党的行动,白色恐怖笼罩上海。

为了不引来祸端,很多人都将这个小册子烧掉了,只有张静泉却觉得这些文件十分重要,于是将其送回老家给父亲保管。

如今,这个小册子也成了记录中共二大的唯一仅存原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张静泉本人在离开老家后,在芜湖开起了一家金铺,将从苏区送来的金银兑换成为现洋河钞票,再交给上海的党中央。

当时白区和苏区都各自使用自己的货币,苏区要想在白区进货,只能先兑换货币,但国民党对苏区又严加封锁,企图用经济封锁苏区。

因此这项任务是十分艰巨的,但张静泉出色地完成了。

1932年,张静泉出任中国出版局局长兼总行部部长,领导刊印大量书籍和报刊,给苏区同志和人民带来外界的消息和精神食粮。

不幸的是,在当年12月,他带病去福建检查工作时在途中因病去世,时年34岁。

当时张静泉的悼文刊发在《红色中华》上,但直到2005年,张家人才得知张静泉去世的消息,张爵谦在1956年去世,临死时都没能得知儿子的下落。

这个遗憾,或许和张静泉入党后化名“张人亚”有关。

参考信息:

华西都市报:红色火种守护人张人亚:空棺秘藏首部党章和《共产党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