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矛盾千变万化,从柴米油盐的烦琐小事到基层一线的家长里短,如何理清头绪、解开当事人心结,启东法院的调解员周群和张红华自有她们的一套“调解秘籍”。

以真心换真心

“多和当事人说说心里话,掏出心窝子,才能真正解开他们的心结。”这是调解员周群和张红华总挂在嘴边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早上7点多,两位调解员就准备好了材料,骑着小电驴来到当事人所在的养老院开展调解工作。这是一起离婚案件,张某和王某均为再婚,经人介绍于2019年结婚,婚后由于家庭琐事矛盾频发,夫妻关系恶化。不久,张某突发中风,瘫痪在床,在养老院接受照料。随后双方分居,感情名存实亡。

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情绪较为激动,调解员以“拉家常”的方式,缓解双方对立情绪。待双方都冷静下来后,就婚后财产分割、婚生子女抚养等问题与双方进行“背靠背”沟通交流,双方逐渐敞开心扉,讲清诉求,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释法明理解纠纷

周群和张红华并非法律科班出身,但她们随身都带着一本民法典。她们说:“当了人民调解员,咱就更得加强学习。调解纠纷,光靠嘴说不行,还要肚里有‘货’。做好释法明理,才能定分止争。”

一起追尾的交通事故中,杨某驾车追尾何某的出租车,事故责任认定书确认杨某全责。然而,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中已明确关于停运损失的免责约定,何某无奈只能找到杨某要求赔偿十天的停运损失费。二人协商无果,何某诉至法院。鉴于该案事实清楚,在征求双方同意后,调解员组织双方到院调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什么我也不会给停运费的,我都买了保险了,还要我赔钱,不是讹我一个老实人吗?”调解中,杨某情绪激动地说道。

周群、张红华见状,赶紧递上一杯水,耐心安抚杨某情绪。她们一个找出法条、一个拿出保险合同向杨某耐心解释承担责任的合理依据以及保险免责原因。同时以情动人,告知其何某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平时早出晚归也很辛苦,收入亦不稳定,希望杨某换位思考,体谅一下何某的难处。经过耐心细致地释法析理,杨某态度逐渐缓和,表示愿意协商赔偿。但双方对于赔偿金额分歧较大,始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晚上下班后,周群、张红华不肯放弃,又分别和双方当事人通过微信做调解工作,努力找到双方的平衡点,寻求最优解决方式。最终,双方愿意各退一步,杨某向何某赔偿5天的停运损失费,并通过微信一次性支付给何某,何某撤回起诉。

善借外力促调解

“调解工作重在耐心细致。每次调解遇到僵局,我们都会花时间钻研。比如跟当事人的亲朋好友聊聊,用亲情的力量从旁劝服;在调查取证时设法了解当事人的性格特点,根据不同性格采用不同方式劝说......”

为了能帮老百姓解决问题,周群、张红华在调解时碰了不少壁,但当调解成功时,她们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某银行与李某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周群跟张红华第一时间尝试与李某联系,电话却始终无法接通,便只好到李某所在村委会了解情况,得知李某父亲老李在家,于是前往老李家,向老李释明案件情况。老李当即便联系李某了解借款的真实性并督促其还款。次日,老李致电法院,称李某实在无力还款,希望可以代子还款。

“我还了钱,后续还会有麻烦吗?”老李还款后还不放心,一遍遍问着。为了让这位年迈的父亲吃下定心丸,周群和张红华当即出具调解书交给这位老父亲。

调解的目的不仅是调解矛盾,更是调和人心。矛盾纠纷在调解员的手中得以化解,不仅解决了当事人实实在在的问题,而且更加便捷高效。下一步,启东法院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分调裁审深化工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来源:立案庭 袁云杰

▌责编:综合办公室 徐越

▌审核:季洪涛

▌终审:周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