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申办”公共服务平台上的“幸福河湖”版块,经过不断升级改进,社会共治功能近日正式上线。
全州路桥南侧,上澳塘沿岸的一棵柚子树下,几道石阶“阻挡”了一些腿脚不便老人亲水的兴致。
觉得老人行走不便,家住华悦家园的王先生在“随申办”公共服务平台的“幸福河湖”版块里留言“建议设置斜坡”,没想到一周后,徐汇区水务管理中心就把石阶改成了连贯的缓坡。老王不由地竖起大拇指:“幸福河湖,名不虚传!”
上海市水务局2022年在“随申办”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了“幸福河湖”版块,经过不断升级改进,社会共治功能近日正式上线。市民不仅可以开启定位,查看系统推送的附近亲水点位信息、实景照片视频,还能随时发表评论,发现问题可以拍照片上传、提建议,帮助主管部门更高效地发现和处置问题。
近年来,上海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上海主要河湖断面中,Ⅱ类至Ⅲ类水质断面占比从2022年的95.6%升至97.8%,Ⅳ类断面占比从2022年的4.4%降至2.2%,2022年“消失”的Ⅴ类断面继续“消失”。
然而,不是所有水质达标的河湖都能让周边百姓满意、幸福。河道中漂浮的枯死水草、河岸上掉漆的栅栏、河边疏于养护的花草……它们未必像水质那样属于纳入考核的“硬指标”,却因为容易被看到,也可以甚至更能左右公众对河湖的感受和评价。
突破“水质达标就是好”的惯性思维,让河道及周边环境的改善更贴近公众感受,并让这种改善能够长久维持,才能让百姓由衷说好。
“过去,我们在水质以外的环节做得还不够,也缺乏主动快速了解公众诉求的渠道。”上海市水利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邓武表示,水务部门近年来开展大量走访调研,逐渐转变思路,从紧盯水质转变为认真倾听公众对河湖的评价、建议,再因地制宜地治理每条河道。因此,水务部门打造了“幸福河湖”板块,对公众而言,它就像是一个河湖版的“大众点评”平台,对管理部门而言,它是一个鼓励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河湖并让治理和维护更加有的放矢、直达人心的系统。
记者从徐汇区水务管理中心了解到,上澳塘从宜山路到蒲汇塘段的岸线环境提升二期工程已在筹划,将使用河湖版“大众点评”充分征询周边居民和上班族的意见。
上澳塘一侧的透明玻璃护栏裂了一块,水务部门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发现的同时,“随申办”公共服务平台的“幸福河湖”版块里已有公众留言建议及时更换。 陈玺撼摄
引导全社会参与河湖治理和维护,上海将用3年创建30个“水美社区”、50个“水美村庄”。因为更了解公众需求,一大批非水质指标被引入了“水美社区”“水美村庄”的评价体系,这在以往的河湖治理评价体系中很少见。
据水务部门介绍,透明度达到50厘米,将是创建“水美村庄”“水美社区”的基本门槛。此外,滨水空间贯通率达到80%,与周边环境高度融合,群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水生动植物丰富、生境营造合理等,也是评价“水美”的重要指标。
“除了透明度,河道的生态好不好、能不能沿着河岸散步,也是周边居民普遍关心的问题。”邓武坦言,要成为“水美村庄”“水美社区”,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手段,要面临的挑战包含但不限于生态清洁小流域营造、滨水空间贯通、生活污水处理、河道与周边社区村庄风貌融合等方方面面,希望全社会通过河湖版“大众点评”多晒上海的美丽河湖,多建言献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