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44小时免签中国游”火遍外网
外国人在中国的体验和生活
就以各种的方式赚足了大家的眼球
比如在美国生活的@田纳西Jay和Ari
带着美国老丈人
在海底捞体验令i人汗流浃背的环节
——唱生日歌
没想到这位北美捧场王秒变气氛担当
来自英国的@酒仙夫妇Jack和Paige
不仅熟练掌握了
中国人外出打招呼三标准公式:
“吃了吗”“老铁来点吗?”“谢谢老板”
还在北京和胡同大爷们
喝起了酒吃起了菜
随着这波热度
留在中国的外国人
他们的生活
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比如在中国留学的
巴基斯坦学生阿巴斯
他的抖音评论区
几乎成了汉语文化多样性的展示平台——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19/e131b0dcj00sn77n7000yd200j300dmg00i900d0.jpg)
所以,在上海的外国人
他们过得如何?
就让我们跟随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的镜头
一起去看看吧~
美国“小镇青年”
Cole Highhouse
生活在一个大城市对我来说是一件新鲜事。这也是我特别喜欢上海的地方,这里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所以我也还在不断学习。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美国籍专家Cole Highhouse
来到上海已有两年
这位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的95后
最开始是以外教的身份来到上外
因为“感觉不错”
选择了继续留下
报考了上外的博士
如今他拥有着“双重身份”
既是一名学生,又是一名老师
在上海
遇见全世界的Lorraine
我喜欢上海。我在这里遇见世界,遇见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这座城市的美好,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也希望今后能在上海读研和创业。
骑行漫游
感受大学校园里的人文氛围
记录日常
用镜头拍下身边的独特和美好
留学生Lorraine来自博茨瓦纳
目前就读于上海电机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在临港校区上学
她感受这座“年轻的城”
日新月异的发展
在丰富的校园活动中
她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的体悟
事业家庭双丰收的Jeremy
我们决定搬到中国,在这里开始我们的家庭生活,能够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和文化丰富的环境中,共同建立我们的生活,是一次令人惊叹的经历。
Jeremy Summers博士来自美国
是一名康复治疗专家
在成为一名康复医生之前
他曾是一名运动健将
因伤退赛后,他选择继续求学
成为了一名学贯中西的医学博士
以医生的身份
再度奋战体育事业
2023年
Jeremy和新婚妻子做了一个决定:
来到上海定居
此时,UFC精英训练中心(上海)
邀请全世界各地的尖端人才
加入服务专业运动员的体系
Jeremy接受了UFC的邀请
担任理疗事业部经理
他们留在了上海,开始新的征程
学习昆曲一往而深的菲比
因为音乐和歌剧,我来到中国,而这段旅程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我继续学习中文,并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生活。我希望能帮助其他外国人打开了解中国文化的大门,因为它无穷无尽地丰富着我们的生活。
英国女歌唱家菲比·海恩斯
最近专程赶到上海
向她的昆曲新高度
发起冲击
在她看来
唯有上海这座海纳百川
各种文化融合的城市
才能让她更亲近《牡丹亭》中的杜丽娘
进而对她所热爱的中国文化
有更深入的理解
想把中国文化
展示给世界的马星星
前两天还发生了一件很搞笑的事,有个人把我当作外国人,我就很自然地当成笑话去讲给我同事听,“你知道吗,那人还以为我是外国人!”我同事很吃惊地盯着我说,“星星,因为你就是外国人啊!”我这才想起来,我好像确实是个外国人!
在上海已经生活了15年
如今就职于
上海交响乐团事业发展中心的
亚美尼亚女孩Astrid Poghosyan(马星星)
选择了来中国留学
她说现在的自己
“思维方式已经完全中国化”
当年“随便”的一个选择
成了她这辈子可能最好的选择之一
同追梦的“雪月”姐妹
宁月:我很欣赏身边人自信的态度,大家对于学业、事业的那种上进心非常吸引我,我非常喜欢和这些智慧的人们一起交流,喜欢这种学术的氛围。
宁雪:复旦的学生在图书馆、食堂认真学习的样子,给了我很多动力,我每天学习都干劲十足。我学的是国际政治专业,我希望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同时,更好地了解中国。
“我最爱吃旦苑红烧肉!”
“北京烤鸭最好吃!”
谈及复旦美食
巴基斯坦姐妹宁月与宁雪
流利地用中文报起了菜名
闪闪放光的眼神
传递着这对00后姐妹花
对中国美食喜爱
两姐妹自幼相伴成长
先后踏入复旦大学校门
姐姐宁月2021年
来到复旦大学学习5年制医学专业
妹妹则在今年9月
来到复旦就读国际政治专业
而这其中的缘分和延续
都要从姐姐
时时“安利”精彩的复旦生活说起
用镜头记录
上海烟火日常的马浩
很多中国人对外国留学生很好奇,其实一些外国人也一样好奇。我就会在平台上发一些日常生活的Vlog,让他们知道在上海生活学习是很好的。
马浩,一个留着棕色头发
有着棕色眼睛的意大利帅小伙
在古朴的公园
穿着汉服摇着折扇
新奇的体验和古风感
让他忍不住将定格的画面
上传到了社交媒体上
马浩发现
自己对上海非常着迷
以至于这个
正在华东理工大学
读大四的国际留学生
早早就在内心做出了决定:
毕业之后
要么读研,要么工作
我一定要留在上海!
热爱诗朗诵
也爱中国红的徐佳
我收到上海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兴奋极了,终于能来上海,有机会看看这个国际化大都市。我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中国文化,也可以选择国际化的生活方式。希望能真正留下来,融入这座城市。
自2023年来到上海师范大学求学后
来自马达加斯加的留学生徐佳
她启动了自己的文艺细胞
传递属于马达加斯加的热情
在上海生活一年多来
徐佳爱上了外滩、陆家嘴的繁华
也为豫园里的传统建筑倾心
更让她意外的是
在上海Citywalk时
会遇到热情的人和她说“Hi”
“毕业后想留在上海吗?”
她微微思考了下
“想!”
青年来自五湖四海
城市才更加五彩缤纷
面对这些远道而来的年轻人
上海最大程度
发挥青年发展型城市的
内在优势和持久潜能
希望未来
能够让更多留学生
爱上上海、扎根上海
沪团团来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独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动了吗?
想要想要!如何才能获得呢?
点亮本文【在看】与【点赞】,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当【在看】数达到200时,评论点赞第一的小伙伴将免费获得一套徽章哟~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19/e8048ee6j00sn77nz005nd200u000u0g005d005d.jpg)
文字:青年报·青春上 海记者 刘晶晶、陈泳均、顾金华、郦亮、陈宏、刘昕璐、周胜洁、实习生 赖炜、高婷杉
图片、视频: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施培琦、常鑫、徐易飞、邬伊倩
责任编辑:霸天萌
校审:林桂人
终审:神小丢
点亮点赞、在看
还有更多留在上海的理由
等着你我去探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