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19日)上午,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体系建设方案和2024科技成果转化”发布会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举行。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宁,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杨浦区委书记薛侃,安徽省淮北市委副书记、市长蒋曦,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赵震,上海市科委二级巡视员郑广宏,同济大学领导刘润、吴广明、吕培明、娄永琪、童小华、石振明,杨浦区领导尼冰、徐建华,普陀区副区长周如意,教育部科技司高新处处长何立芳,中建集团科技与设计管理部一级专务张晶波,上海隧道工程股份副总裁李波出席发布会。
现场,方守恩、张英为“创新驱动 产研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2024同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展揭幕。 展览以“产教融合引领,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主题,围绕“对接新兴产业,赋能优势学科”,分为自主智能、城市发展、生命健康、低碳环保、高端制造5个板块,展出了学校近70项优质科技成果。
郑庆华介绍了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他表示,一流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同济大学勇担使命,在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政校企合作方面持续探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为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将持续深化改革,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系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张英表示,当前,上海以国家重大战略为机遇,聚焦新型工业化,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产业创新载体加快建设,为承接高校创新成果提供优质土壤。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体系建设方案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发布,必将为学校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产业创新提供新的动力。期待同济大学为上海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新的贡献。
薛侃表示,作为上海乃至全国科教资源最丰富、创新氛围最浓厚的城区之一,杨浦始终致力于与同济大学等在地高校联手推进科技创新,持续强化大学科技园科创孵化功能,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就地就近有效转化。杨浦将继续做好高校重大科技创新的“后勤部长”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合伙人”,抢抓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的新机遇,共建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推动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促进科技与产业加速双向奔赴、人才与产业精准匹配,力争实现更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更多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为上海乃至全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试制度、探新路。
何立芳表示,高校是科技成果的源头活水,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要途径。同济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形成了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希望同济大学高质量推动大学科技园优化重塑,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有力支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会上,还进行了2023年度同济大学“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颁奖,同济大学赋权试点工作、同济大学2025年度“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 评选活动启动仪式,并发布了环同济知识经济圈2023年度总产出、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体系建设方案。
现场还一同见证同杨基金投资项目、同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与四川成都、福建晋江、福建安溪、新疆昌吉、内蒙古包头五个地方政府的签约,共同发布同济大学首批23个校内场景验证项目,分别涵盖绿色环保、人工智能、城市发展、高端制造、智能网联等方向。
文字:封辰霏
图片:王子亮
编辑:钱盼晴 郑潇萌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