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安全系数最高的墓葬共有三座,分别为黄帝陵,秦始皇陵,和武则天的乾陵。

黄帝陵,位于陕西延安黄陵县城北桥山上,因其独特的文化影响力,几千年来被历代帝王奉为重要场所,所以根本没有被挖的可能性。

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区城东5公里骊山北麓的秦始皇陵,文献记载陵墓中有水银汇聚的江河湖泊,2000余年来水银挥发出密度较高的汞蒸气,有剧毒,无人敢挖。

另外,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北部梁山上的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乾陵”,因其规模太过巨大,占地接近240万平方米,千百年来根本挖不了,无从下手。

正因如此,目前乾陵成为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03月0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陵的选址与规划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病逝。

武则天为了给乾陵选址,特别邀请了当时国内最顶尖的两位风水大师,袁天罡李淳风勘探地形,为乾陵定址。

袁天罡李淳风二人领旨后,两人一南一北开始寻找风水最好的地方。经过几个月的走访,最后两人都将目光锁定在了“梁山”上。

锁定好梁山后,两人继续勘测寻找“吉穴”穴眼。文献记载,袁天罡找到穴眼后,从口袋中掏出一枚铜钱,将其埋在浮土中。

待到李淳风找到“穴眼”后,拔下头上簪子,将其插入土中做记号。两人各自选好后,进宫向武则天复命。

武则天派人前去山上查看,当人们刨开土后,惊奇地发现李淳风的簪子正好穿过袁天罡铜钱的方孔中,随从人员无不吃惊,惊叹于两人堪舆技术之高。

武则天闻讯大喜,重赏了二人后,开始着手规划乾隆。

当时正值盛唐,国力充足,府库中财银无数,由此乾隆的规划规模十分宏大。乾陵承袭唐太宗“因山为陵”的葬制,由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二人主持设计。

《唐会要》记载,乾陵占地“周八十里”。 陵园有内外两重城墙,其中内城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城墙长1583米,西城墙长1438米,总面积接近240万平方米。

同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座小型墓葬群,葬有其他皇室成员及功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陵的盗窃与发掘

据文物工作者推算,乾陵里埋葬的文物非常之多,最少也有500吨以上。还有学者认为,顶级国宝王羲之《兰亭序》的真迹,极有可能埋在乾陵中。

正因如此,从唐末乱世开始,武则天的乾隆曾多次遭到盗窃,影响力最大的有三次:

1、唐末黄巢起义,攻陷长安后,曾派40万人来到梁山挖掘乾陵。他们前后历经几个月,甚至把大半个乾陵都铲平了,也没有发现乾陵的地宫入口。

2、五代乱世时期,耀州节度使温韬,效仿当年黄巢,也动用了数万人,光天化日下挖掘了数月,也是一无所获。

而且,温韬大军先后三次挖掘乾陵,每次挖掘都会遇上罕见的暴风雨,只能撤退。可当他们退到山下后,暴雨就停止了。后温韬求教高人后,不再染指乾陵。

3、民国时期,国民党将军孙连仲不信邪,也曾带军挖掘乾陵。他们甚至动用了很多炸药,将陵墓翻来覆去炸了好几遍,同样没有找到墓道。

离奇的是,官兵们在爆破乾隆的过程中,有一次狂风袭来,将7名陕西籍和12名河南籍官兵卷到空中,转了几圈后被重重地抛到数十米外,好几个士兵被摔得口吐鲜血,身受重伤。

孙连仲请来道士占卜后,道士说是梁山上的“姑婆显灵”,意在警告孙连仲。此后,孙连仲再也不敢继续挖掘乾陵。

直到1958年,当地的农民炸山,意外发现了乾陵墓道。

1960年2月,陕西省政府组织了“乾陵发掘委员会”,正式开始对乾陵进行挖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陵61座无头石人

仅1960年至1971年期间,乾陵就出土了4300多件文物。随着陵墓的不断发掘,专家们在朱雀门外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石像群。

这些石像共有61座,大小与真人相同,几乎是1:1复刻的,他们身着“胡服”, 双手拱于胸前,神态十分恭敬。

在石像的身后,还保留着残存的文字,内容大致介绍的是石像的主人来自哪个地区,以及姓名和职位。唯一令人诧异的是,这些石像都没有头。

通过石像背后文字,有学者研究认为,61座石像应该都是当年参加高宗葬礼的61位外国使者的刻像,武则天将其立在乾隆,主要是显示李治的文治武功。

但很快发现,这些石像中的许多人,都是死于高宗之前,根本不可能参加高宗葬礼的。

还有人认为,这些石像的人,都是归顺唐朝,在唐朝出任各种官职的少数民族酋长像。但武则天死于公元705年,石像中的很多人,却是在武则天之后才归顺的,名义上也对不上。

同时学者们还发现,石像背后的很多官名,用得都是唐中宗复位后的名称,这一点可以证明,石像肯定不是武则天朝雕刻的。

最后,学者们一致认为,61座石像,一部分为武则天所立,一部分为唐中宗所立。核心的一点就是为了歌颂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功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令人不解的是,为何61座石像都没有头部呢?

关于石像无头的原因,在乾县流传着一个传说。

当年吐火罗国国王的儿子听说自己父亲被刻成了石像,矗立着乾隆,感到非常羞辱。于是他化妆后潜伏到长安,想要吧父亲的头像偷回去。

有一天晚上,他化妆成喇嘛,趁天黑把百姓的庄稼践踏倒了一大片,还将田里的泥抹在父亲石像的脚上。

第二天他散布流言说,是石人成精了,晚上践踏了庄稼,祸害百姓。于是百姓一生气,把他父亲的头像砸掉了,于是他抱着父亲的头像回家了。

很显然,这个传说并不靠谱,61座石像都没有头,并不是只有一座没头。

这时候又有学者说,应该是被文物贩子掳走了。只是这种说法也没有找到可靠的证据。

继续研究史料,资料显示绝大多数石像,在宋朝时期还是完好无损的。但到了明朝,明朝文学家李梦阳在游览完乾陵后,在诗中记载了石人像断首的现象。

1971年秋,陕西乾县瓜婆岭村的两位农民在挖地时,意外发到了一块坚硬的东西,后他们刨出来后是一颗石刻头像。

他们赶紧将石刻头像送到了当地的文物局,工作人员怀疑这一头像就是乾陵石刻丢失的头像。工作人员一一比对后,发现与西侧一尊无头石像颈部的断痕十分吻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专家仔细研究发现,这尊石像的颈部断裂,不像是人为的,更像是自然之力的结果。

于是,专家很快想到了发生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腊月十二,即公元1556年1月23日的那场著名的“嘉靖大地震”。

文献记载,当时的那场地震震级强度达到了8至8.3级,烈度为11,破坏程度非常严重。

《明史》记载,当时山西、陕西、河南地区都有震感,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由此,这61尊石人像头部丢失之谜逐渐被揭开。

专家继续研究发现,那些石像的材质并非上等材质,存在一定的瑕疵,也不是特别坚硬。所以地震后倒地时很容易断裂。尤其是颈部比较细,最是容易断裂。

同时,除了石像外,乾陵的前面还有许多石马的头部,也存在破损或断裂的情况。应该也是嘉靖年的大地震造成的。

读者们,关于“乾陵外石人像头部丢失之谜”,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