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桶并点”成效透视之痛点
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是为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不过在走访中,南都记者发现,不少小区完成了撤桶并点,但是鲜有小区真正做到“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分类的成效并不高。
此外,不少居民提出,即便是分类投放垃圾,在垃圾清运时又混到了一个桶里,“那我们分类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引导居民分类投放时缺乏激励机制,因为无人“站桶”导致“定时定点”难落实,转运过程中仍在混装降低了居民分类积极性,这是目前中山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前端 居民投放未按要求 小区垃圾房存在混装
晚上8时,吃完饭后,徐华(化名)像往常一样,把家里的各种垃圾带到楼下。他简单进行分类——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小区一楼有专门的垃圾分类投放点,此时正是居民晚间活动高峰期,各个桶内的垃圾堆得满满当当。徐华把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分别扔进了专门的桶内,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有的已经快堆满,大家就往相对空的桶里投放,避免垃圾溢出”。
这时候,物管有工作人员在来回清运。徐华的小区约有5000户,小区里设置了专门的垃圾房,不过在清运过程中,工作人员把4个桶内的垃圾,又倒在了一辆电动三轮车上,拉到小区内的垃圾房内。垃圾房里并没有另外的分类设施,几个桶内的垃圾最终又混装到一起。
垃圾房堆满后,物管会联系专门负责清运的公司,运到附近的垃圾转运站。垃圾转运站负责收集周边区域的生活垃圾,一般配备一两名工作人员。垃圾站里面有两个巨大的蓝色垃圾桶。等到生活垃圾堆积到一定程度,工作人员启动按钮,将垃圾压实,然后推进蓝色垃圾桶内。
垃圾桶的核定容量是20吨,但通常装到十三四吨就装满了。工作人员会通知垃圾转运车过来,把垃圾桶装上车。转运车将垃圾运输到垃圾处理基地,倾倒后再把空的垃圾桶送回垃圾站,如此循环。垃圾站装配了两个垃圾桶,交替运作。
中端 垃圾转运站并没有进行分类运输
在垃圾转运站还会对垃圾进行分类运输吗?南都记者看到,垃圾车运来的所有垃圾直接导入槽口,现场没有看见分类的操作或标识。“你们这里不做垃圾分类吗?”“我们这里专门回收生活垃圾”,有工作人员回复称。
“什么是生活垃圾?”“反正建筑垃圾我们不收,这里都是周边小区、道路上的生活垃圾”。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厨余垃圾也在里面吗?”“这个我不清楚,有厨余垃圾一般他们会单独联系运输”。上述工作人员说。
对于可回收垃圾,工作人员表示,根本到不了转运站。“小区里就有很多人在翻捡垃圾捡纸盒,我们这里连一个矿泉水瓶都难见到。”至于有害垃圾,该工作人员表示,“也有专门处理,但具体不清楚”。
中山投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公司”)参与垃圾转运站、垃圾运输的运营。对于运输过程中是否对垃圾进行分类,相关人员表示也很无奈,“垃圾分类其实一直是有要求的,要建立一套体系进行垃圾分类。但是目前前端的分类确实还没有做好。”
该工作人员解释,“市民扔垃圾时基本都是扔在一起的,他一个黑色塑料袋,你根本没办法分析他里面是生活垃圾还是什么垃圾。”他坦承,“受制于目前居民的投放习惯,小区的垃圾搜集情况、垃圾分类运输还很难做得那么具体。”
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下简称“中山城管执法局”)表示,目前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转运站是分开的,大部分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小部分合用同一个转运站。其他垃圾转运站因前端分类不到位,厨余垃圾没有单独分出,混在其他垃圾里面。小区垃圾分类是生活垃圾分类的最难点,也是中山目前的薄弱点和攻坚对象。
为了提高小区垃圾分类成效,该局将持续推进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桶边督导,常态化开展入户宣传和执法检查,并借助垃圾全流程监管平台对垃圾前端分类投放、中端分类运输、末端分类处理进行全程监管。
末端 垃圾处理基地具备分类处理能力
运至终端的垃圾又是如何进行处理的呢?目前,中山有中心、南部、北部三大组团垃圾处理基地。去年底,中山市政府批复并原则同意《中山市三大垃圾处理基地选址研究及概念设计方案》,三大基地拟在原址开展扩建,内容包括新增和提升有机垃圾处理、大件垃圾处理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等多项功能。
其中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位于黄圃镇吴栏村乌珠山旁,规划服务范围包括黄圃镇、三角镇、南头镇、东凤镇、阜沙镇、小榄镇和古镇镇7个镇街;中心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位于南朗街道与火炬开发区交界的蒂峰山,规划服务范围包括中心城区、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五桂山街道和港口镇等8个镇街;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位于神湾镇外沙村黄牛山,规划服务范围包括神湾镇、板芙镇、三乡镇、坦洲镇、大涌镇、横栏镇和沙溪镇共7个镇。
中山城管执法局表示,目前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以“社区+物管”模式推进,市城管和执法局、市住建部门负责指导监督检查。小区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运,要求小区前端做好分类收集,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运输到收集站暂存。镇街环卫按照分类收运要求,由不同的专业收运队伍开展专项收运,厨余垃圾运用密闭运输车辆至南部基地有机垃圾资源化厂进行资源化处理,其他垃圾运至三大基地焚烧发电。
中山城管执法局2023年工作总结显示,中山去年创新实施镇街厨余垃圾处置费价格调控机制,全面铺开厨余垃圾分类收运,全市基本建立密闭高效运输系统,配置收运专用车112辆,设置收运点位超2000个,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量超700吨/日;持续完善“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体系,全市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痛点
小区垃圾分类如何突破现实困境?
垃圾分类是一项“持久战”。中山近年逐步推进,已经在党政机关、景区(公园)、校园、医疗机构、交通场站等公共机构有效推进。小区是开展垃圾分类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当前这项工作还面临哪些困境,南都记者分别采访居民、物管、业内人士。
不少市民表示,“撤桶并点”无疑改善了小区的环境,但相应的引导没能跟上,政策对于促成居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效果几何仍是未知。物管则认为,真正落实“定时定点”将大幅增加管理成本,仅靠物管力量难以完成。有业内人士指出,楼道撤桶是促进垃圾分类的一种手段,但要实现这一目的,还需要配合宣传教育、法规制度、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工作,共同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
居民:“撤桶并点”后转运仍混装,并没分类
家住南区碧堤湾畔的陈女士表示,十多年前自己所在的小区楼梯间放置了垃圾桶,出门就能扔垃圾,虽然很方便,但随之而来的污水、臭气、蚊虫滋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住环境。
陈女士称,中山“撤桶并点”政策实施后,虽然楼下有定点投放垃圾的地方,垃圾桶也有明晰的分类标识,但大家还是将各种垃圾混在一起丢弃,鲜有分类的习惯。
市民刘先生表示,自己在家中会对垃圾进行简单的分类,但每次看到垃圾清运车将所有的垃圾倒在一起清运,“感觉自己的辛苦都是白费,对于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也是一种很大的打击。”
物管:缺乏督导、配套机制,分类引导难落实
林先生从事物业管理服务多年,在广州、深圳、中山等城市都工作过,目前在火炬高新区。“据我了解,火炬区的居民小区内,早已完成了楼道撤桶。”
完成撤桶并点后,还有哪些配套的办法引导居民垃圾分类?林先生直言,中山的小区“更多停留在宣传层面上”,大部分居民还没有真正养成分类的习惯。
在坦洲一家物管公司上班的全女士认为,真正做到垃圾分类,首先要获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改变长久形成的习惯”。全女士举例说,比如定点投放,如果厨余垃圾规定在晚上6-10点投放,时间一过就撤桶,小区居民会有怨气”。全女士说,推动这项工作需要政府、居民、社会等各方面的合力。
做好垃圾分类,投放是关键一环。林先生指出,以广州经验为例,前期引导居民“定时定点”投放时,需要安排督导员“站桶”,劝导居民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帮助居民将未分类或分类不准确的垃圾重新分好类。“仅仅这项工作,就会大大增加物管公司管理成本”,林先生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小区内有6个桶,那每天就要安排6个人在固定时段进行督导,而且是长期性的,一年的人工成本不少。“在广州部分区域,社区会对物管有部分经费补贴,促进物管落实这项工作。”
此外,林先生指出,在广深等地,对于积极进行垃圾分类的居民,会开展积分激励等方式,通过积分换取礼物,给老百姓一些看得见的实惠,有助于前期习惯的培养。“目前这种方式在中山还没有全面推广,对于小区居民而言,缺乏激励机制效果也会打折扣。”以后要做到垃圾分类,撤桶并点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但是仅靠这一点还远远不够。
业内人士:推进垃圾分类更需考虑“人性”因素
中山斯瑞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缪家文表示,近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层面,在垃圾分类方面出台了诸多政策,但大多数城市的推行效果甚微。当前,不少城市对于垃圾分类的要求非常细致,从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来看,有了非常细化的标准。
但从人性的角度而言,如此细化的分类对于不少人来说有些复杂,在执行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只能是适合、顺应人性,违反人性则很难实施下去,所以我们在执行中更需要考虑‘人性’这一因素,有一个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过程,让大家对新习惯有一个养成和适应的过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