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各司其职,每个环节都有诀窍
11月17日下午2时许,记者来到大相家村。远远望去,一些房屋的烟囱里正往外冒着炊烟。
记者走进老手艺人相西强家里。这位73岁的手艺人,十七八岁就开始制作粉条,如今已经50多年。
当天,他们需要从地瓜里过滤出淀粉,是制作粉条的第一个步骤。整个团队6个人,都是本村村民。
记者看到,他们先将淀粉放到搅拌机里,然后放上一些带有粉条的热水。水量放多少,都是根据多年的经验。三个人反复揉搓,淀粉慢慢变得蓬松,像一个大大的发面团。
他们将这些淀粉团放到漏斗里,一根根粉条就落到下方滚烫的热水里。白色的淀粉条很快变色,立马又进入凉水里。随后,制作好的粉条就立刻进入冷柜里冰冻。
相西强说,他们这种方法叫作冻粉条。一般需要零下五六摄氏度,粉条经过冰冻以后就不会黏在一起,再经过一天晾晒,粉条就出炉了。如果直接晾晒刚出炉的粉条,需要添加一些东西防止黏在一起。
一天能做300斤,一季赚个两三万元
相西强说,以前他们依靠自然冷冻,基本上得等到农历十一月,快到腊月的时候才能开工。而且,冻粉条的时候还得用东西盖好,完全是靠天吃饭。
最近几年,村里的人都买上了冷柜。他们调好了最适宜的温度,冻一天左右就能成型。随后,他们会选择天气晴朗的时候拿出去晾晒,一两天后就可以销售了。
相西强说,以前没有冷柜,干活得忙到来年春天,现在提前一个月左右就能开始。一年的话,能干三个月左右,产量也比以前翻倍了。
“一天能做300斤,市场价15元,但是成本高。”相西强说,六个人忙下来能赚个两三万元。他们都是本村的村民,年底了也没啥农活,就组团挣点辛苦钱。
一天忙活十多个小时,难寻年轻“守艺人”
他们六个人最年轻的也50多岁了,年纪最大的70多岁。据介绍,这两年村里干这个活的也越来越少。
相西强说,漏粉条是个辛苦活。早晨五六点钟,他们早早就开始起床烧火,一天忙活下来得到晚上六七点。第二天,他们还得早起晒粉条,收粉条。
粉条市场一般集中在冬天,他们的产量也有限,即便扩大规模,也卖不了那么多。收入不高,又辛苦,年轻人没有愿意干的。
相西强说,漏粉条看着很简单,其实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火候掌握不好就可能影响口感。而且,整个制作过程,从育苗、插秧到最后的晾晒,30多道工序里都蕴含着历史。这种传统的地瓜粉条,口感也更好,希望有人能够传承下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