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上午,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焊花四溅,李万君身着最新版的浅灰色工装,正在进行高铁转向架焊接工作。37年来,从一名普通的职高毕业生到全国劳动模范,李万君用焊枪书写了自己的传奇故事,也见证了中国高铁从追赶到领跑的过程。
37年前,李万君职高毕业后进入中车长客转向架焊接车间。工段门口冒出的焊烟刺鼻难闻,车间里夏天热、冬天冷。条件恶劣,一起来的28个同学中有25人调离焊工岗位,但李万君在父亲的鼓励下选择了坚守。他利用业余时间主动练习焊接技术,从废铁板到真材实料,技能在汗水中不断提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97年,公司举行技能大赛,李万君一举夺得车间焊工技能竞赛第一名。
“平时我们焊的绿皮车,对精细度要求不高。直到高铁时代,焊接技术人才终于有了用武之地。”2007年,李万君迎来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当时公司从国外引进了时速250公里高速动车组,作为全国第六次铁路大提速的主力车型,在中车长客试制生产。转向架就好比列车的腿,这个直径仅有20CM的焊接环口承载着整车约50吨的重量。开始试制期间,外国专家一直在挑毛病,不仅看不起国内的焊接技术,也不传授焊接技巧。每次看到李万君焊接的转向架,总是一边摇头一边说“no!no!no!”李万君暗暗憋着一股劲,他不断进行技术攻关,经过无数次的尝试,焊接时脚下的步法、焊枪的位移、呼吸的频率、眨眼的次数都形成了“标准参数”,最终练就了“一枪焊完的绝活儿”。外国专家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中国焊工太厉害了!”
2015年初,公司开始试制生产我国首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由于完全自主设计,转向架很多焊缝的接头形式是员工们从未接触过的。其中转向架侧梁扭杆座不规则焊缝和横侧梁连接口斜坡焊缝质量要求极高,射线检测必须100%合格,不允许有任何瑕疵。李万君主动请缨成立攻关团队。经过反复论证、多次试验,总结出通过交叉运用平焊、立焊、下坡焊等技术,有效克服质量缺陷的经验,最终攻克了难题。
2017年6月25日,公司生产的中国标准动车组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时速达350公里。“当我参加命名仪式时,望着亲手焊接的车辆,心中涌起了无限的自豪与骄傲。”李万君说。
大国工匠、全国劳模、“工人院士”“高铁焊接大师”……收获了无数荣誉的李万君深知“一枝独秀不是春”。刚开始试制动车组时,车间有资质的焊工不到一百人,根本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公司决定采用校企联办的形式,从技术学校引进400多名新焊工,由李万君肩负起培训重任。他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将自己多年来掌握的焊接经验进行总结并精心编写了一本通俗易懂的焊接培训教材,深受大家欢迎,最终创造了400余名新员工提前半年全部考取国际焊工资质证书的培训奇迹。他还通过工作室这一平台成立高级焊工班和高级铆工班,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焊接人才。他的工作室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国家级工作室称号,徒弟们也在国内外大赛中屡获佳绩。
“如今中国高铁事业正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飞速发展,更加需要每一名高铁工人格外珍惜。”李万君总是鼓励他的徒弟们,要珍惜新时代赋予我们每个人的大好机遇,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勇于创新、为中国梦提速。
(劳动新闻记者 周博)
来源:中工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