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山上做减法、山下抓优化、沿线促提升”,是九华山一以贯之的发展思路。11月14日至15日,“山野相逢 趣在九华”媒体达人看九华主题活动成功举办。其间,来自中央驻皖、长三角、安徽省内的多家主流媒体记者及自媒体达人近30人,在领略九华山自然人文底蕴的同时,探秘九华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西南,名称源于李白“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九华山是世界地质公园、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

山上做减法:灵秀九华“内外兼修”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九华山,秋天的景色别有一番韵味。坐上缆车,重岩叠嶂、层林尽染,与大自然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光明日报》记者表示,“除了优美的景色,这里朴实的风土人情也同样吸引着我,我将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报道好九华山的自然之美与文化底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王峰、摩空岭、神光岭……九华山境内有九十九峰,千姿百态,各具神韵。其中,名峰70余座,千米以上高峰30余座。景区内处处清溪幽潭、飞瀑流泉,森林覆盖率超九成,有1460多种植物和216种珍稀野生动物,构成了一幅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还有云海、日出、雾凇、佛光等自然奇观,气象万千,美不胜收,素有“秀甲江南”之誉。

晋唐以来,陶渊明、李白、费冠卿、杜牧、苏东坡、王安石等文坛大儒游历于此,吟诵出一首首千古绝唱,黄宾虹、张大千、刘海粟、李可染等丹青巨匠挥毫泼墨,留下了一幅幅传世佳作。九华山现存文物2000多件,历代名人雅士的诗词歌赋500多篇,书院、书堂遗址20多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灵山九华,美在花台。”花台景区由大花台、小花台组成,是九华山高山景区之一,因盛产山花而得名。

深秋初冬时节,乘坐索道,登上海拔1200多米的花台景区,远眺群峰,峰峦沟壑姹紫嫣红、斑斓夺目,从空中俯瞰,好似一张铺陈在峰林之上的恢宏地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为践行“两山”理论,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九华山坚持“山上做减法”,合理开展“微改造、精提升”,打造进山“第一印象”,把更多空间让给游客,促进山上环境与景区风貌、文化氛围更加协调,推动景区品质进一步提升。

九华山风景区党工委委员、政治处主任燕丽表示,九华山风景区一直紧扣“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定位,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坚持推进旅游绿色低碳发展,让山更绿、水更蓝,灵山秀水,让游客在“山野相逢”。

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近日发布消息称,自2024年11月15日至2025年1月15日,九华山景区门票执行淡季票价政策,吸引游客错峰走进九华山,感受不一样的冬日美景。

山下抓优化:“九华第一村”焕发新活力

“千年老田吴·九华第一村”。这是对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老田村赞誉。山环水绕、青砖黛瓦、老井古树……关于皖南古村落的画像,在这里得到真实的映照。老田村自西汉起建村,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

据介绍,老田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村落格局,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达40余处。九华行祠、吴氏宗祠、池阳书舍……在老田村,一处处古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

近年来,老田村充分挖掘深厚文化底蕴,聚焦文物古建保护活化、历史文化传承创新,结合和美乡村建设理念,助推农文旅深度融合,让传统村落焕发生机与活力。据统计,2023年老田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74.0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163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田村的蝶变只是九华山“山下抓优化”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九华山风景区大力推动山上山下联动发展,不断丰富旅游业态,营造出更多新场景、新玩法、新体验,吸引游客“千里奔赴”。

今年以来,九华山旅游服务和产品供给不断提升,九华山风景区依托自然景观等优势,推动研学游、地质公园亲子游、探秘游等旅游产品更新升级,满足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举办夜游非遗展演、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国风花朝节、老田古村夜市音乐美食嘉年华等各类活动30余场,让游客从看景到入景,从单纯的观光向沉浸式体验转变。

燕丽说,作为安徽“两山一湖”旅游开发战略的主景区之一,九华山紧扣文旅融合样板区定位,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实施“九华古十景”开发、老田“千年古村落”等项目,培育了一批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推动了传统观光旅游向跨界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延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颇具唐风徽韵的九华山大愿文化园景区近期备受游客青睐。该景区位于北麓柯村,占地面积1500余亩,是集自然山水与徽文化建筑于一身,融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于一体的养生禅修、休闲观光的旅游胜境。

大愿文化园中的建筑主要包括殿堂厅馆、亭桥廊榭、塔台楼阁等。设计者在传统建筑形式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汉唐建筑的雄浑风格巧妙地融入其中,有着强烈的艺术个性特点和实用的游赏功能。

沿线促提升:紧扣“大黄山”建设重要增长极定位

九华山风景区坚持“大黄山”建设重要增长极定位,发挥池州市旅游龙头作用,协同推动大黄山区域文旅资源整体联动、优化互动,形成了产业集聚发展的乘数效应。

据了解,九华山正加快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今年年初,九华山风景区投资3.5亿余元打造的九华山交通转换中心功能提升项目正式投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4月26日,随着池黄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九华山文旅发展迈入高铁时代。高铁的开通,也标志着安徽南部地区真正构筑了高铁大环线格局,这为九华山“沿线促提升”战略提供了极大便利条件。九华山景区同步开通了九华山站至游客服务中心的直通车,拉近了游客与九华山的时空距离。

另一方面来看,今年6月15日,‌长三角首条大环线正式开通运营,串联起三省一市重要城市,途经多个风景名胜区,如黄山、九华山、千岛湖等。

高铁将怎样改变沿线地区的发展轨迹?融入两条“高铁大环线”的九华山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观察范本。

据了解,今年以来,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启动了一批重大项目,涉及基础设施、旅游、民生及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

2024年九华山建立重大项目直通车制度,专班推进市重点调度项目,建成运行杨宏路拓宽改造工程、交通转换中心功能提升项目,狮子峰客运索道项目开工建设,S609高源至柯村公路(天华大道)、文物数字化等项目积极推进。

同时,九华山为民服务不断走深走实。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建立“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完成3个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建设任务,综合运用EPC+O模式打造老田精品示范村,有效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百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占比提升至33%。健全完善风景区民声呼应工作机制,组建参保缴费、养老认证、大病报销帮代办服务队伍,创建市级医保基层服务示范点4个,实现民生事项家门口即办、村社区代办。

今年以来,九华山积极与黄山、天柱山等景区联合发起成立“大黄山景区高质量发展联盟”,成为联盟理事会单位和联盟2025年轮值主席单位;完成《九华新区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积极与中国武汉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开展战略合作;服务体系日臻完善,获评全市“最干净、最文明、最暖心、最安全”景区,九华山莲花志愿者服务队被授予“迎客松文明旅游志愿服务队”称号。

“如今上九华山,均实行全网预约购票,乘客只需要登录‘游九华’微信小程序或‘一部手机游九华’支付宝小程序等平台,即可享受购票、酒店民宿查询、导游预约等服务。”据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文化旅游处处长赵良贵说,今年,还将丰富“一部手机游九华”平台旅游服务范畴和业态产品,进一步扩大与国内外旅游网站深度合作。

今年1月至9月,九华山风景区游客接待量798.79万人次,同比增长14.2%;旅游收入104.35亿元,同比增长21.0%。

为将“流量”变“留量”,九华山风景区全力打造景区旅游民宿品牌,推动旅游民宿行业向品质化、品牌化方向发展。2023年九华山风景区组建了旅游民宿产业联盟,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当前,九华山风景区民宿数量已经突破300家,其中“皖美金牌民宿”16家、“皖美银牌民宿”35家,市十佳特色民宿24家,风景区十佳民宿28家。

这些民宿除了提供特色住宿外,还推出“民宿+生态观光”“民宿+康养”“民宿+体育休闲”等产品,吸引游客前来打卡,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把远方的客人留下来。

根据九华山风景区的规划,力争2028年,环九华山片区联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70亿元。到2033年,协同推进大黄山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休闲度假、文化服务、运动康养、创意经济等高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对财政贡献不断增加。对池州市旅游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带动环九华山片区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5000万人次,占池州市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接待入境游客实现大幅增长。基本形成对标国际一流的休闲度假康养产品体系,全面建成享誉海内外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文化胜地。

夜幕降临,山上,风景如画;山下,业态充盈。九华山高质量发展故事正在精彩上演。(通讯员 吴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