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视频监控精准化“一面网”,驱动无人机智能化“一引擎”,绘就3D建模数字化“一张图”,打造治黄工作现代化“一盘棋”,长河之上奏响数字旋律,数字编码激活安澜新气象,全河段生动地跃然“指”上……这是数字孪生黄河垦利段建设的盎然景象。
这背后是垦利河务局按照水利部“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总体要求,精准布局,扎实谋划,并根据不同职工特点分类把脉、量体裁衣,集中力量办大事、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澎湃全面推进数字孪生黄河建设动能。
指尖课堂:“探路者”起跑“最初一公里”
数字孪生黄河建设的决策部署一经发布,垦利河务局里的年轻人便沸腾起来,跃跃欲试。该局“精准滴灌”,立足业务需求成立了航测三维模型小组,开设了以无人机三维建模培训为主的系列“指尖课堂”,以动手操作为主,教学演示为辅,为每位培训学员提供了量身定制的专业学习平台。
深耕“指尖课堂”业务内容,与大疆公司开展人才培养合作,摸索出了一套符合该局现状的三维航测方案。利用2台大疆经纬负载平台测绘无人机、1台移动图形工作站,执行KML边界部署、倾斜摄影航线规划、无人机数据采集作业、三维模型计算生成的建模工序。
指触大河,智慧长歌。在前期培训学习的基础之上,该局职工独立进行了胜利险工、路庄险工、十八户控导、苇改闸控导等多处工程的全方位航测三维建模,测绘成果具有自主版权,以点带面激发了全局智慧黄河创造新活力,从“最初一公里”快速起步。
长河夜话:“先锋队”补给“长跑马拉松”
“指尖课堂”通过具体实践,进一步推动无人机、智巡APP等数字化手段,普及为日常巡查工具。基于此,垦利河务局趁热打铁,推出“长河夜话”系列活动,为青年职工提供了头脑风暴的平台,自主探索、深入探究数字孪生黄河建设各种可能。
深夜的护林管理段,大屏幕仍在闪闪发光,会商室时而传出热烈的讨论声。 “融合热成像功能,定点巡航一条线化身‘千里眼’,不仅解决了人工夜间巡查‘夜盲症’,更为段所职工上了‘强保险’。”垦利河务局通信站站长高磊对热红外成像赞不绝口。“结合不同介质比热的差异,可以精准辨析水与工程结合部位的状态,精确预判水下根石走失情况,精彩演奏一支‘工程巡查小夜曲’。”护林管理段职工宋孟康提出新的想法。“最近我从兄弟段所学习到,结合VR技术可以打造立体化、可视化的黄河风景带,实现‘一镜览黄河’的新体验,这个可以作为咱们下一次夜话的主题。”垦利河务局工程管理科科长李杰补充道。
一个又一个的金点子涌现出来,为该局数字孪生黄河建设持续注入创新创造的强推动剂。
百家讲坛:“绣花工”夯实“最后一公里”
数字孪生黄河建设迅猛发展,越来越多专业词汇让已适应了传统工作方式的职工敬而远之。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是垦利河务局全面推进数字孪生黄河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这个3D模型能算出土方量是不假,但是也要考虑出险体积的不规则、土壤土质等实际情况,再确定最终的填方方案。”垦利河务局工程管理科王树民的话看似泼了冷水,实则为打通“最后一公里”提供了锦囊妙计——传统经验与先进方法的交叉融合,使科技成果服务、扎根工作实践。
垦利局创新“老+新”新模式,开设“百家讲坛”活动。新职工分享近期科技思路、成果,老职工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补充,二者碰撞出更加优化、更能实用、更为精准的三维建模模型,更好服务于工程管理等各项业务实际。“穆迪,我想问问,开车巡查的时候防浪林看不全面,里面的树木缺失咱也掌握不了,你看能借助无人机识别树株死亡率吗?”王树民对着手柄屏幕饶有兴致地询问。“当然可以!”同时,老职工结合传统巡查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遵循问题导向,向新职工“下战书”,激发了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及旺盛的生命力。
一系列措施及实践的背后,不仅是垦利治黄儿女对数字孪生黄河建设矢志不渝的初心,对守护大河安澜忠诚无畏的信心,更是对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记者 李小凡 通讯员 张珺锐)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