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川东北经济区

纷纷放出非遗“绝技”

诚邀李子柒来家乡打卡!

速速前排围观

川东北5地“非”同“遗”般的

特色非遗吧!

经纬交错间的非遗之美

竹编(渠县刘氏竹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渠县刘氏竹编”是产生在以 达州 渠县渠江镇为中心地带的全县范围内,通过加工竹器而形成的一种传统民间竹编工艺美术。

它品种繁多、工序复杂, 从设计图纸到竹丝制作,从产品编织到成品,需经过100多道工序 。每道工序环环相扣,精细严密,全由手工制作。编织一件成品少则数天,多则数月,少数精品及大型作品更需数年时间才能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据四川文旅厅

近年来,刘氏竹编的“守艺人”在传统编织的技法上积极探索, 开创了极具个性的提花编织 ,能编织各种书法、山水、花鸟、人物等图案,使刘氏竹编作品更细腻、新巧,清新、高雅。

顽石绽放灿烂之花

石雕(白花石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据四川非遗

千百年来, 广元 白花石刻以其独特的石料、精湛的工艺、悠久的历史而声名远播,它与浙江青田石刻、福建寿山石刻、湖南菊花石刻并称为全国四大名刻。

“石”因奇而美。 白花石刻所需的原材料大巴山白花石十分罕见 ,其色赤白相间或绿白相间,质地坚硬如铁又细密柔润,独特的石料特征使每件白花石刻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据四川非遗

“雕”因巧而珍。 白花石刻的雕刻难度很大, 需要根据石料的天然色彩因材设计 ,这要求石刻艺人将脑力和体力高度结合。从选料开始,到下毛坯、构思、打花坯、精雕, 完成一件白花石刻作品,要经过几十道手工流程

还要 运用深雕、浅雕、镂空等各种雕刻技艺 ,将山川风景、飞禽走兽、历史故事等丰富的内容展现在作品当中。一方顽石在雕刻大师的巧手之下,便成了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

方寸幕布间的视听盛宴

中国皮影戏(四川皮影戏)

四川皮影戏主要包括土皮影、广皮影和阆中皮影戏三类,其中阆中皮影戏最具特色。

阆中皮影戏流行于以阆中市为中心的 南充 等地区的36个县(市、区),系阆中民间皮影大师王文坤先祖结合土皮影、广皮影的优点所创。

阆中皮影制作上极见功力, 雕刻技法娴熟,线条流畅细腻,镂空留实得体,影人结构均衡,造型俊美 ,面部为椭圆形,头帽胡须不固定,服饰多用川北民间流行的传统花纹图案装饰,外观精致优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阆中皮影戏的 唱腔主 要借用川剧五大声腔 ,此外还博采民间流行的山歌、小调及佛教、道教音乐,兼收并蓄,自成一体。

行走在山间的风景线

滑竿(华蓥山滑竿抬幺妹)

“华蓥山滑竿抬幺妹”是流传于四川省 广安 市华蓥山区的传统体育竞技活动。

华蓥山地理环境独特,崎岖险峻;滑竿由斑竹制作,地域特色明显;“幺妹”装扮靓丽,撑一把小伞落座竿上;轿夫一前一后,起竿、颠竿、落竿……种种特点使这项活动充满了浓郁的川东文化风味。

初期,滑竿抬幺妹比赛以到达终点华蓥山宝鼎光明寺的先后确定名次,给予褒奖;发展到后来比赛开始注重游艺趣味性, 增加了颠颤、摆晃滑竿等技艺,还有吼唱路况号子、轿夫和幺妹山歌对唱等内容 ,逗乐围观群众。

这是集竞技、歌唱、表演、娱乐为一体的传统体育竞技游艺活动,承载着当地历史文化记忆。竞技展演规则、抬夫的步调配合、表演的技巧、路况号子以及抬夫和幺妹的服饰审美等,吸引着许多人的喜爱。

铿锵于巴山的民间舞蹈

翻山铰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据营山文旅

翻山铰子,是 巴中 市平昌县的传统舞蹈,顾名思义就是因表演动作粗犷,形似翻山越岭,加上铜钹形似水饺而得名。 起源于傩戏,最初是祭祖娱神的 。由于它承载了川东北风土人情、生活习性,被誉为巴渝文化“活化石”。

其表演以男性为主,舞者挥舞击打手中的铜制小镲“铰子”,或是甩过头顶,或是绕过腰膝,如同翻山越岭,极具观赏价值。

翻山铰子分为郭、岳、谭、吴四大派。 郭派 头戴面具,动作滑稽,诙谐风趣; 谭派 动作粗犷豪放,套路变化清晰,舒展大方; 岳派 动作优美,婀娜多姿,动静结合,不拘于传统表演模式; 吴派 动作优美、抒情、豪放,长短绳铰子套路变化自然。

如今的翻山铰子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还融入了现代元素和表演技巧,整个舞蹈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时代感。

来源 : 四川发布、四川非遗、达州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