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古稀之年的华国锋携夫人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韶山,缅怀那个永远留在中华民族心中的伟人——毛泽东主席。
华国锋与韶山有着不解之缘。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就跟随南下工作队来到湖南,成为了湘潭人民公认的好"父母官"。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他与毛主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此番重返韶山,华国锋的心情可以说是百感交集。
消息传开,乡亲们倾巢而出,争相一睹华国锋的风采。毛主席的亲属更是激动万分,一路紧随华国锋左右。面对乡亲们的热情欢迎,华国锋显得非常亲切自然。
华国锋一行人走进了滴水洞,这个毛主席生前与他共度过一段时光的地方。站在洞口,华国锋凝视着眼前的一切,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与毛主席朝夕相处的日子。
滴水洞里话当年
1966年仲夏,韶山的群山被浓密的绿色覆盖,蝉鸣声此起彼伏。毛泽东再次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住在龙头山下的水滴洞。华国锋始终陪伴在他身边,静静地聆听着伟人对家乡的感慨。
一天清晨,朝阳洒在山间,空气中弥漫着稻田的清香。吃过早饭,一群工作人员兴致勃勃地登上了汽车。毛泽东望着他们,微笑着问道:“你们这是要到哪里去啊?”
其中一人兴奋地回答:“我们打算去参观您的旧居。你要一起去吗?”
毛泽东轻轻摇了摇头,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工作人员们有些失望,但仍旧满怀期待地出发了。
中午时分,大家满载着见闻归来,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神情。一个工作人员走上前来,激动地说:“主席,我们刚刚在陈列馆看了您一家人的革命事迹,真是深受教育!”
然而,毛泽东的眉头微微皱起,语气变得严肃:“不要光宣传我一家,韶山有很多烈士,要多宣传他们。”
于是,陈列馆的工作人员再次踏上了资料收集的道路。他们走访村庄,翻阅旧档案,挖掘那些被遗忘的英雄事迹。不久之后,陈列馆推出了韶山党支部五位烈士的事迹展览。华国锋亲自前来查看,仔细地看了好几遍,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时间进入了动荡的年代,来韶山瞻仰毛泽东故居的人络绎不绝。小小的韶山冲,原本只有不到一万居民,如今却涌入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群众。陈列馆变得异常拥挤,即使在深夜,仍是人声鼎沸。
面对这种情况,陈列馆的同志们感到压力巨大。他们找到华国锋,寻求指导。华国锋沉思片刻,郑重其事地说:“韶山的宣传,内容一定要真实准确,绝不能弄虚作假。”
此外,对于那些并非毛泽东遗留下来的文物,他强调必须仔细鉴别,随后上交给文物部门。工作人员们对华国锋的指示心服口服,感叹他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有着坚定的原则,从不弄虚作假。
然而,陈列馆的空间已经无法满足巨大的参观需求。有人提议重建一个更大的陈列馆,以容纳更多的参观者。华国锋对此忧心忡忡。他深深地觉得,对毛主席的敬意,不是靠建造宏伟的建筑来体现的,而是要真正理解和铭记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理解他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为此,华国锋向周恩来总理请示。周总理问道:“湖南方面的意见如何?你个人怎么看?”
华国锋坦率地回答:“我们当然听中央的。不过我个人认为,不重建为好,扩建倒是迫在眉睫。”
周恩来点了点头,同意了他的建议。得到支持后,华国锋立即着手安排陈列馆的扩建工作。他虽然身在北京开会,却多次打电话回韶山,反复叮嘱:“扩建工程一定要注意保持韶山的原貌。”
会议一结束,华国锋就马不停蹄地赶回韶山,亲自检查扩建情况。他站在工地上,目光坚定:“韶山毛泽东陈列馆扩建是对的,但不能大动干戈。人民来韶山参观,主要是来学习毛主席的伟大革命实践,我们必须保持韶山的原貌。”
有工作人员好奇地问:“怎样才算是‘韶山原貌’呢?”
华国锋微微一笑,回答道:“毛主席1959年6月回韶山时,他看到的就是韶山的原貌。他有两句诗,‘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就是韶山应有的模样。”
在扩建过程中,有一棵矗立在引凤山上的大树,按照原计划需要砍掉。得知此事,华国锋亲自前往察看。他抚摸着树干,建议道:“我们能不能把这棵树保留下来,圈在陈列馆的天井里?这样既保留了原貌,又为陈列馆增添了一抹自然风光。”
毛主席谦逊爱民
毛主席在韶山住了一段时间后,中央的一些工作人员前来韶山,参观了毛主席的旧居。大家参观完后,都对毛主席一家的革命事迹赞不绝口,认为应该大力宣传。
当毛主席听说这件事后,却非常不高兴。他严肃地批评道:"不要只宣传我一个人,韶山还有很多革命烈士,他们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要多宣传他们的事迹,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贡献。"
毛主席的这番话,让华国锋深感震撼。他立刻意识到,在毛主席心中,个人的名誉和地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民的利益和革命事业的发展。华国锋随即召集陈列馆的工作人员,一起搜集韶山革命烈士的资料,丰富陈列馆的内容。
在华国锋的努力下,韶山毛主席故居陈列馆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不仅展现了毛主席的革命历程,也充分展示了韶山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贡献。参观陈列馆的人数也随之日益增加,大家都被韶山人民的革命事迹所感动和鼓舞。
毛主席在生活中也始终保持着简朴的作风,从不接受特殊待遇,总是和普通群众同吃同住。即便是在滴水洞这样简陋的环境中,毛主席也从未抱怨过什么。他常说:"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不能脱离群众,不能高高在上。"
韶山情深意更浓
华国锋在韶山期间,不仅重温了与毛主席在滴水洞的珍贵回忆,感悟了毛主席谦逊爱民的高尚品格,更深切地体会到了韶山人民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和崇敬之情。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毛主席的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每一个韶山人的血脉中,成为他们永恒的精神财富。
在韶山期间,华国锋走访了许多普通百姓的家中。他发现,几乎每个家庭都悬挂着毛主席的画像,人们提起毛主席时,眼中总是闪烁着崇敬和感恩的光芒。
华国锋还参观了韶山市的毛泽东思想宣传栏。他看到,宣传栏里张贴着许多毛主席的名言警句和革命事迹。一些老党员正在为年轻人讲解毛泽东思想的深刻内涵,大家听得非常认真,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看到这一幕,华国锋深感欣慰。他意识到,毛泽东思想不仅指引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也深深地影响着韶山人民的精神世界。在韶山,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已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成为推动韶山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韶山之行,让华国锋对毛主席的感情更加深沉,对党的事业更加坚定。他深知,只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中国革命的航船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驶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韶山情深意更浓,这份情意必将化作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前进的澎湃动力,书写出更加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