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信息安全事件频发,中东地区传呼机大量自爆、俄乌间的信息战较量,都在用事实证明,使用外部技术的产品有可能带来安全风险。中国作为信息化大国,过去对海外IT产品依赖度较高,同样存在信息安全隐患。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的自主可控已成为战略问题,中国信息产业的国产化替代进程越发势不可挡。
信创不等于摒弃主流路线
伴随着国产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市场上好像也出现了一种误解:将信创等同于彻底的天翻地覆。比如当前主流的ARM(AA体系)和X86(Wintel体系),一些极端声音认为,凡是和海外技术和生态沾边的,都要在国内连根铲除。
这种理想化的愿景听起来很美,但却严重偏离了国产化替代的真正目标。想要走好信创之路,我们得先厘清国产化替代中的各个要素。这里可以用“根”、“骨”、“皮”打个比方,“根”就是安全,是贯穿信创体系的生命线;“骨”是技术,即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是支撑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皮”则是形态,即用户体验层面的内容。
国产化的重点就是抓住“根”——确保信息安全;强化“骨”——掌握关键技术;优化“皮”——提升用户体验。
芯片作为最底层的硬件,是信创的“骨”,从根源上决定着整个信息技术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搭载着X86、ARM等指令集的芯片是支撑上层软件和服务运行的基础,对于构建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至关重要。而其他组成部分,如Windows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则构成了信息系统的“皮”,它们直接面向用户,提供交互界面和数据处理功能。
事实上,国产替代的重心是替代芯片和操作系统的生产者,而不是某条技术路线或整个生态体系。换言之,我们的目的是不再单纯依赖英特尔、英伟达、微软这样的国外厂商,不是盲目地将ARM(AA体系)和X86(Wintel体系)扫地出门,那无异于因噎废食。
另外,从国产CPU的技术发展路径来看,国内六大主流厂商前期都采用了技术引进再创新的方式,后期通过持续的自主研发投入,目前均达到了安全可靠标准。
其中,海光、兆芯拿到了稀缺的X86指令集授权,前者还在此基础上实现了X86国产化,安可等级达到了最高级;鲲鹏、飞腾则依托于ARM架构,只要上游的ARM公司一直开放授权,自主迭代同样不成问题;就连号称100%自研的龙芯,前身也采用了MIPS架构授权;面向特种领域的申威,同样脱胎于DEC的Alpha指令集。
可以看到,目前国产CPU的发展都与国际芯片路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想要“一刀切”彻底实现极端国产化,不仅很容易伤到动脉,从零开始闭门造车也不现实。
以Wintel体系为例,X86和Windows这对组合早已成为全球最主流的生态路线,并且在中国市场长期占据85%以上的份额占比。Wintel生态的成熟与高度适配性,不仅满足了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也构成了难以撼动的市场基础。若要将这一组合从国内市场剥离,必然会伤筋动骨,动摇整个技术生态的根基。
相反,中国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这条技术路线已经经过了时间的考验。从基础操作系统到高端芯片,我们的技术体系很大程度上都建立在这两大基石之上,扎根之深厚、成果之丰硕,都不容小觑。若为了国产化而国产化,舍弃已深耕多年的X86+Windows技术生态,无异于自毁长城,浪费资源。
国产化技术体系的探索与引领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国产替代的本质并非去主流化,而是基于主流技术优势的本土化自主创新。这也意味着,我们一方面没有理由放弃深植于中国技术体系中的“骨”,另一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强本土技术生态建设,推动本土信息产业真正实现繁荣壮大。
比如目前市场占比最高的X86路线,在国产化进程中,基于X86赛道的国产芯片路线已经发生蜕变,在核心技术领域,即“骨”之所在,取得了关键性进展,进而确保了“根”的稳固无虞。
国内一些CPU厂商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海光信息,作为国内唯一获得X86指令集完整版永久授权的芯片厂商,海光的自主化程度起点较高,并且在技术消化后,成功自研出了更符合本土需求的C86架构,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国产化迭代。
C86架构完全兼容X86环境,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既适配Wintel主流生态下数百万款软件应用,支持国内外主流操作系统、数据库、虚拟化平台和云计算平台,又具备路线独立性,可保障产品的顺畅迭代与升级。在具备主流优势的基础上,C86可以帮助用户实现大规模的平滑迁移,大幅降低适配调优成本,保障后续运行的稳定性。
在安全性上,海光CPU在指令层自主扩充了安全算法指令,内置了多种安全技术,还支持国密算法SM2、SM3、SM4,在密码技术、可信计算、隐私计算等关键领域均有布局。今年最新一期国测名单显示,海光CPU已经达到了最高二级评级标准,能够很好地满足信创用户对于安全可控的需求。
此外,基于C86架构的海光服务器也与麒麟、统信UOS、中科方德等主流的国产操作系统实现了兼容适配,已应用于政府、教育、医疗等多个关键领域。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再到整机和应用程序,国产C86架构及其配套生态已在用户体验、系统稳定性及安全性上取得了显著提升,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类“X86&Win”体系。
至此,信息技术生态基本形成了“根”、“骨”、“皮”俱全的完整框架。从底层的C86芯片,到中间层的国产化操作系统,再到外层的整机与应用,我们已经构建起一条颇具发展潜力的国产化路线。
类似的国产化实践不止一例,包括龙芯在内,当前同样在基于自主可控路线基础上,不断扩展产业链上下游生态,以期构建更强大的国产化体系。这就需要国内相关行业参与者秉承更开放的发展理念,打破桎梏、拆除壁垒,实现充分的产业协同,一起壮大国产替代硬实力。
当然,国内部分技术路线确实也存在一些发展性问题。比如ARM芯片路线中的上游授权限制,“一代一买”机制制约了被授权方在指令集层面的自主迭代,导致在面向全产业应用的生态适配上,无法实现与主流接轨。这些仍有待本土厂商在后续实践中修正和调整。
归根结底,中国推进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与国产化替换的核心在于技术的自主掌握与应用,而不是简单地摒弃现有的成熟技术体系从头做起。中国信创产业的崛起,也不仅是对技术限制的跟随式回应,更是面向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和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
国产化替换之路任重而道远。值得振奋的是,通过海光、龙芯等企业的努力,我们已经能够在保持与国际主流技术兼容的同时,实现关键硬件的国产化替代和迭代,并与更多国产生态力量适配组合,为打破国际垄断提供了关键突破口。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我司推广的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