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芳 长沙报道
生育问题,近几年成为持续关注的热点。生不生?生了谁带?工作家庭如何平衡?这些问题,困扰着无数个生育阶段的家庭与个人。
“你生娃,我来养”。随着三孩政策的普及,全国各地托育机构不断涌现。但很多家长却仍然十分懵懂,托育到底是什么?托育机构值得托付吗?托育能为孩子带来什么?如何选择靠谱的托育机构?
长沙市雨花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
长沙市雨花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是湖南第一家区县级“公建民营”的托育综合服务中心。这个普惠托育机构价格如何,安全可有保障?雨花区这波“操作”能否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送不起?不断提高普惠性!
“雨花区大约有4000个托位,但是托位使用率只有40%。”雨花区卫健局局长章波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
为了让更多家庭“托得起”,今年9月,雨花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是湖南省首家区县级公建民营的托育中心。
所谓公建民营,是指政府主导建设基础设施,但将其经营权交给民营企业或机构来运营的一种模式。如何理解呢?即它既不是公立,也不是私立,而是普惠性质的。
“今天娃儿吃了一小碗米饭,尿尿5次,有排便……”每天,丁娇都会准时收到老师发来的信息。丁娇笑称,自己是“远程带娃”。
在长沙市雨花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单独的家长群,群成员包括家中长辈和爸爸妈妈。丁娇告诉记者:“每天,老师都会把孩子在园的观察记录发在群里:比如吃了什么、喝了什么,中午几点入睡,睡了多久,开展了什么活动,甚至包括换了几片尿布。”
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不送托的家庭,无外乎三大原因:远、贵、不放心。送托的家庭却认为“真香”,不仅反差明显,而且已经非常依赖。这些家庭认为,托育减轻了家里老人的负担,也让孩子得到科学的照护,还能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幼儿园。
那么怎么提高普惠性?长沙在2021年起实施的《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加大对托育机构建设和运营的补贴力度。
“雨花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有100个托位,在建设和运营上,我们都给予了相应补贴。”雨花区卫生健康局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科科长周准介绍,“关于托育费,我们实行政府指导价,从而降低家庭的托育支出。”
另一方面,按照2022年12月出台的《长沙市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建设实施方案》,全市设计居住容量为1200户以上的新建住宅小区,必须同步配套托育场所。
“617平米的配套用房,让我们节省了一大笔租金。”雨花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周准表示,“发展普惠托育,我们是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力量在共同带娃。”
不方便?持续加大托位建设!
“着力增加公建托位供给”“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10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再次部署加强托位建设。
如何“托得便”?章波说:“现阶段,我们要摸清需求,匹配供需,营造托育的氛围与环境。”
雨花区的目标是致力于打造“15分钟托育圈”。目前,雨花区正着力构建以社区托育点、幼儿园托班、企业托育园、家庭托育点为主体,四者协同互补的托育服务体系。
其中,补齐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机构,是重中之重。“从去年至2028年,将陆续有8家社区托育园在建成后移交到我们手中。”周准说。
关于托幼一体,记者了解到,雨花区备案的40家托育机构中,其中有29家是幼儿园办托育。
“幼儿园办托育,不仅仅是新增几间教室那么简单。”周准告诉记者,“开设托育班,幼儿园需要到政府备案,我们会对其硬件设施、师资配备等有更高的要求。”
不放心?系统推进“医育结合”
章波曾经也疑惑,托育工作的主要牵头单位为啥是卫健部门,而不是教育局?后来她才明白其中的深意。
这层深意就在于“医育结合”。她说:“专业的托育服务不仅要解决 ‘托’,还要完成‘育’。”
这个“育”,不仅是对孩子的养育,还包含对育婴师的培育,甚至于对家长的教育。
“托育中心的保育和教学人员必须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取得保育师、育婴员等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雨花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执行园长吴雨华说。
“孩子有些消瘦,还挑食,怎么办?”“小朋友牙都没长为啥要刷牙龈?”在家长课堂上,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答。
托育中心还和雨花区妇幼保健院签订了医育结合协议,专业医生会定期上门为孩子们进行五大功能区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给出针对性的养育建议,为孩子们成长定制更精细化的方案。
建设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雨花区希望其能发挥标杆示范作用。章波说:“在这里,我们可以开展托育行业指导、从业人员培训,也可以制定托育服务标准,我们希望推动全区托育行业专业化、规范化管理。”
为探索婴幼儿高质量医育结合的实践路径,雨花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内已备案托育机构签订雨花区“医育结合”服务协议,双方将在绿色就医通道、健康巡诊、业务支持、健康指导、专业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3岁以下婴幼儿,触及每个家庭的“最柔软”之处。“幼有善育”最能体现一个社会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爱与善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