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显,是江西瑞金沙洲坝下肖区七堡乡的一位普通农民,从封建社会就世代受地主老财的剥削压迫。杨荣显养育了八个儿子,不但生活没有变好,反而更加艰难,看着面黄肌瘦的儿子们,杨荣显只能更加勤劳地种田。

后来,红军队伍来到瑞金,世代受压迫的农民全部分到田地,日子明显比以前好过很多,这里的百姓打心底里喜欢红军,是这支不拿群众针线的队伍带给他们翻天覆地的好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让杨荣显高兴的是,自从家里日子好了之后,儿子们相继都找到媳妇成家,这曾经是老杨最头疼的事,儿子不结婚,父亲始终觉得对不起祖宗。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叶坪村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项英和张国焘为副主席,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中央苏区建立的政权机关。

就在中央苏区政府成立的第二天,杨荣显就带着自己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来到这里,表示要为两个儿子报名参加红军。三个月后,杨荣显送别两位即将奔赴战场的儿子,他告诉儿子“不要给老杨家丢人,今天的好日子是红军给的,要跟着红军好好听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苏区中央局成员合影

第一次离开家的杨家男娃服从指挥,发挥“山里人腿脚快”的优势,打仗勇敢进入尖刀队,不幸的是,两位杨家男娃全部在战斗中牺牲。

儿子在前线牺牲的噩耗传到杨荣显耳中,历尽世事沧桑的杨老什么也没说,但当他看到儿媳妇怀中不满周岁的婴儿时,年逾七十的他老泪纵横。

1932年,蒋介石筹划了对新生红色政权的围剿行动,面对敌人五十万敌人的大规模军事围剿,中央苏区的情况十分危急,首先在兵力上不到敌人的五分之一。

红军制定机动灵活的战术与国民党军队周旋,但是由于兵力悬殊过大,红军已经出现前线战事紧张,后方兵员严重不足,此时苏维埃政府向广大百姓发出“扩红支前”的号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补充兵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子参军》舞台剧照

随着前线战斗的进行,运送至瑞金沙洲坝的伤员越来越多,杨荣显看着情况紧急的战况内心非常焦虑,他在大儿子和二儿子的牌位前一直坐到深夜,不知道该不该再让儿子上战场。

这天夜里,杨荣显将儿子们叫到屋里,是否参军让儿子们自己决定,没想到杨老的六个儿子全部想要报名参加红军,保卫现在的幸福生活。

第二天一大早,杨荣显带着儿子们来到红军报名点,就这样,杨老目送着六个儿子奔赴前线。杨老当然知道前线是以命相搏的地方,但是他也明白,如果你不去我退缩,那谁来保护来之不易的幸福呢!

战争是残酷的,杨老的六位儿子在反围剿的战场上牺牲四位,仅剩两个还继续在红军编队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子参军》油画

后来,邓小平听说沙洲坝农民杨荣显的事,他专门派人到七堡乡找到这位农民,并且转告杨老:红军一定要帮他找到活着的儿子,将他们送回到您的身边。

经过在红军部队中仔细寻找,杨老的七儿子和八儿子终于被找到,当时哥俩并不知道四位哥哥已经去世,当听到要让他们回家陪伴父亲时,两兄弟拒绝回家要继续跟随红军战斗。

在来回多番的解释说服后,两兄弟答应离开队伍回家,但是要求打完广昌后再回去,于是就定下这样的约定,不曾想这成为再也无法履行的约定。

1934年4月,国民党军队在蒋介石的指挥调度下,十一个师的兵力分成两路向广昌进军,广昌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中央苏区的门户要地。

广昌保卫战打得非常惨烈,最终红军被迫撤出广昌城,部队向西南转移。在广昌战斗中,中央红军伤亡五分之一,而杨荣显的两个儿子也牺牲在这场战斗中。

当儿子的遗物被送到杨荣显手上时,杨老平日挥动锄头的手颤抖地根本握不住儿子的遗物,他踉跄着仰天大喊“儿呀,原谅你们的爹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八子参军”为原型的影视剧照

邓小平得知杨老仅剩的两个儿子牺牲在前线,心情沉痛地对身边人说“是我没能兑现诺言,没把儿子送回老人家身边。”

在杨老儿子牺牲后,大家才知道杨老的三儿子报名参加红军的前一天才结婚,他的新婚妻子一直站在村口等着他回来。

1934年5月30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上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瑞金沙洲坝七堡乡农民杨荣显响应中央“扩红”号召,将八个儿子送去参军,八个儿子全部牺牲。

杨老送子参军的事迹有了一个名字“八子参军”,在整个中央苏区甚至是全国都广为流传,激励着更多百姓觉醒站起来反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

1934年深秋,杨荣显在弥留之际口中不断嘀咕着儿子们的乳名,无疑是想念儿子们。毛泽东得知杨老病重的消息后,立即带着儿子毛毛去给杨老送终,自称是老人的儿子,让毛毛叫杨老为爷爷。

“八子参军”是苏区百姓倾尽一切支援革命事业的缩影,以瑞金为例,当时总人口是24万人,而参加红军的就高达4.9万人,几乎所有的青壮年男子都加入红军队伍,付出的牺牲也是巨大的,有明确姓名的烈士就有17166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送红军

此时不禁想起《十送红军》,当时红军长征要离开于都,于都的百姓就是集体吹着《十送红军》恋恋不舍地与红军送别,红军在晚上成功渡过于都河,开始万里长征的艰险征途。

杨荣显一家是伟大的、无私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感恩的。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像杨老一家这样的场面在中央苏区红色根据地乡乡村村都有,是他们用血和肉挡住硝烟,换来今天的和平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