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济南市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11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从发布会获悉,作为省城自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获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莱芜行政区划调整以来的首个总体规划,本次《规划》提出了“主城”的重要概念,将历下、槐荫、天桥、市中、历城(不含南部山区)以及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全部管辖范围作为中心城区,主城则由中心城区和与之紧密联系的长清、章丘、济阳三个城市组团构成。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逐步成形起势,章丘和济阳撤市(县)设区,济南的中心城结构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明解释如此调整的原因。

济南市以主城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城市空间格局,依托山河相连、城绿融合的生态基底,延续山泉湖河城相交融的特色风貌,将形成以双“十”字轴带为引领,七大城市组团差异化发展的空间格局。

据介绍,主城范围内将重点培育多级公共活动中心。一是以古城、商埠区及奥体中心、中央商务区、中央科创区为核心,优化形成城市主中心,集聚商业商务、文化体育设施,塑造卓越的商务环境、领先的商业环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休闲环境。二是在大桥街道打造起步区城市副中心,引导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集聚,着力提升科创、产业、文化等区域综合服务功能。三是在西客站、东客站、唐冶、孙村、临空以及长清、章丘、济阳三个城市组团布局次中心,提升服务济南市域的专业化功能,以及服务组团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四是与轨道交通站点结合,完善地区中心、社区中心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可及性。

《规划》将莱芜—钢城作为副城,强化其与济南主城协调联动、功能互补的呼应关系。《规划》提出,通过加强副城与主城、泰安、临沂、淄博的快速交通联系,提升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将莱芜—钢城着力打造成为辐射带动鲁中、鲁南地区发展的战略支点。其中,在莱芜组团建设城市副中心,承载科技创新、产业服务等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在钢城组团重点布局精品钢、装配式建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规划》提出,以“双星协同”为重点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济南的城市组团、县城、小城镇密布,为推动城乡融合、镇村融合发展,《规划》通过13个城镇圈强化主城、副城、县城、重点镇及涉农街道驻地对周边乡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向周边乡村地区延伸共享。平阴、商河县城是支撑济南沿北向与西南方向辐射的相对独立的门户型节点城市,也是有序承接主城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均衡城乡空间布局,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规划》注重提升县城的地方性服务功能,培育特色化职能,加强对周边城镇和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双星协同”的两县格局。

“总的来说,我们从保护大山大河的生态本底、突出落实国家和省级战略的责任、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突出泉城文化特色魅力等几个关键点出发,构建‘山河交融、中心引领、副城支撑、双星协同’的总体格局,最终形成面向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域空间框架。”马明介绍。

(大众新闻记者 杨学莹 赵国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