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山东考古再迎重大发现,位于淄博市沂源县东里镇的东安古城揭开神秘面纱,被确认为一处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建史、近3000年城市史的重要遗址。东安古城是如何发现的?它为历史上的多少“未解之谜”提供了答案?记者采访了东安古城主要发现和研究者、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教授任相宏,并前往东安古城现场一探究竟。
“你们是来看古城的吧?”东安村村民江兆恕见到记者一行,主动带起了路。
淄博市沂源县东里镇的东安村,位于沂蒙山腹地。往年的秋冬交接时节,这个并不起眼的村庄会显得非常安静。而今年此时,村子里热闹了许多,不时有外地人前来。村民们知道,这些人都是来看“古城”的。
11月7日,平均海拔达401米的“山东屋脊”沂源县已颇有寒意,记者跟随江兆恕的脚步走进东安村,只见这里三面绕河、四面环山,地势平坦,仅东北角有一处被果树包围的高地,黄崖子河就在这儿与村庄“擦肩而过”,这个季节河水枯竭,岸边荒草摇曳。
“这就是‘老城顶’的遗存。”江兆恕说。所谓“老城顶”,是东安村内一处高近十米的土台地,上世纪60年代,东安村民“学大寨”挖土造田,一镐一锨之间,“老城顶”大部成为平地,不少埋藏在地底的宝贝“重见天日”。后来,考古学家来到了这里。
在江兆恕的印象里,考古学家们每次造访,都会给村庄带来过年般的热闹。现在,东安村民都知道,自己的村子在考古界有了个新名字——东安古城。
年过七旬的任相宏就是江兆恕口中最早关注并一直参与东安古城发现与研究的考古学家,即便已从山东大学考古学院退休,他也没有停止相关工作。
据任相宏介绍,相关考察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一直持续至今,其中两次较大规模的考察活动先后搭乘了第二次、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东风”。时间跨度达30多年的考察收获颇丰,考古学家们先后在东安村及其周边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时期玉器,商代铜铙、弓形器,春秋战国陶器、玉器,汉代画像石、瓦当等文物,以及古代殿宇和城墙残迹。
最令任相宏难忘的还是在调查中发现了古城:“有城墙有城壕,城内有宫殿建筑,城外还有墓地,俨然一座功能齐全像模像样的城池。”
任相宏这样描述这座古城:它由大小两个城址组成,地势小城高而大城低,共计36.84万平方米,面积远大于东安村,其中小城即村民们口中的“老城顶”。“从环绕东安古城的山河可以想见,古人在选址时匠心独运,充分考虑了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并将其用作防御工事。”任相宏说。
任相宏在调查中发现,东安古城并非处于同一时期。他根据城墙剖面,将其自下而上分为三期,并将时代分别定为龙山文化晚期、商末周初和春秋战国。
如果他的划分和认识不错的话,这将是一项考古界重大的学术成果!因为众所周知,商代城址发现极少,尽管山东曾发现济南大辛庄等著名的商代遗址和墓葬,却一直没有发现商代城址。
面对重大学术问题,群策群力肯定要好于单兵作战。在当地相关部门组织策划下,10月20日至22日,来自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社科院的专家教授对东安古城及周边遗迹再次进行现场考察,在研讨中基本肯定了任相宏等人此前的调查研究结论,确认这是一处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建史、近3000年城市史的重要遗址。
其中,“5000”是指东安古城有5000年的文明史,因为周边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遗迹遗物;“4000”是指东安古城最早出现于龙山文化时期,有4000年的城建史;“3000”则指东安古城从龙山文化时期到隋唐时期一直延续了近3000年。
三十多年来的上下求索终于有了令人满意的结论。而最令任相宏兴奋的,还是对东安古城年代、性质的探讨,使得困扰学术界的几个谜题终于找到了破解路径。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李文璇 李家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