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起因
- 张鼓峰位于临近朝鲜的中苏边境,因峰顶有一块形状如刀的岩石,因此又名刀山。它海拔仅100多米,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丘陵却在20世纪30年代被迅速推到了风口浪尖。
- 围绕着张鼓峰的归属问题,“满洲国”和苏联展开了激烈的争执。这个“满洲国”无非是站在台前的木偶,在后面拎着线操控的是日本。日本依据清末时的中俄条约,认为张鼓峰整个属于“满洲国”,同是一份条约,苏联人却大做文章,他们认为两国各据一半。
张鼓峰事件发生地
根本原因
- 张鼓峰归属问题的争执只是表面上的互不相让,其实根本原因在于日本跟苏联早就水火不容,从清朝末年,日本和俄国就开始规划侵占中国的东北地区,两国都把这里划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后来还爆发了日俄战争,明治维新后脱胎换骨的日本打败了陈年老旧的沙皇俄国,所以两个国家在这里的争斗是有历史遗留的。
- 张鼓峰事件之前,日本人已经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之所以在关内没有迅速占领整个中国,用日本人的观点就是苏联对他们的掣肘和威胁,有这么一个庞大的军事国家在中蒙边境上,“皇军之花”关东军就得被牢牢的栓在这里不能动弹,所以日本军国主义的膨胀,已经把苏联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关东军和朝鲜驻扎师团不知道多少次把苏联军队当成假想敌进行演练。
武汉会战
暗流涌动,一触即发
- 双方就此问题展开谈判,但是在谈判桌上互不相让,后来日本参谋本部决定先进行试探性的打击,他们认为只有武力打击把苏联打痛了,在谈判桌上才能主动,但是又不能发动全面战争,因为此是武汉会战期间,日本人不能因此而分担精力和物资。
- 但是这样的行动计划在日本内阁经过反复探讨最后通过了这个计划,但是当时日本的体制是天皇是军队统帅,日本近年来的每一次军事行动,都是内阁几个大臣商量而定,有点漠视他的权威,内心感到恼怒,所以在这次日本军部策划的张鼓峰行动上,裕仁天皇决定要给军部大臣们穿小鞋,维护自己的权威,让他们更加俯首帖耳,唯命是从。
- 此时驻扎在朝鲜的日军19师团正在磨刀霍霍,迫不及待的想执行这次行动,这个19师团一直呆在战场大后方,负责驻扎朝鲜,他们的任务就是时时刻刻盯住苏联,一旦开战,他们必须第一时间攻占海参崴。
- 师团长叫尾高龟藏,跟冈村宁次、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是同期同学,他的同学们都已经在中国战功赫赫,最低的也当上了军团司令,而他却一直呆在后方等待着不知道何时才能打起来的战争,对于把战功看作生命的日本军人来说,这绝对是无法接受的。
日本军队在边境上严阵以待
苏日双方协商谈判
双方大战,互有伤亡
- 在张鼓峰事件起了争端之后,日本参谋部和朝鲜军司令部一再电令他对部队进行约束,千万不要扩大争端,两个上级的命令都没有约束这个想战争想到发疯的尾高师团长,因为他知道在日本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历史经验,就是只要你赢了,即便是背道而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相反还有可能成为英雄。皇姑屯、九一八、七七,这些无一不是最好的证明。
- 最终双方在张鼓峰大打出手,尾高将19师团驻扎在朝鲜的军队全部拉到了张鼓峰,苏联在这里的兵力也迅速增加到了十几个营,而且苏联方面还有坦克战车150辆、火炮60门,飞机先后出动130架进行参战,而日本参谋本部还是在执行不扩大方针,始终没有派遣空中支援,双方的力量对比逐渐拉大。
- 一番厮杀之后,力量占据优势的苏联也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随着苏联的不断增兵,日军19师团处境非常不妙,日本军部不得不从原计划要调到广州的一个师团紧急派遣过来作为预备队。武汉会战已经开始,日本人不想再张鼓峰浪费军力,苏联也把精力放到了欧洲战场,双方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坐到了谈判桌上签订了停战协议。
日本军队展示缴获的苏联武器
苏联的T26坦克的集群冲击
结尾
张鼓峰一战,是日本和苏联诺门坎大战前的一次尝试,据相关数据统计,日军伤亡1400余人,苏联伤亡4000多人,苏联是日本三倍的兵力和武器,为什么战场统计却有如此偏差,苏联人不是输在武器也不是输在军队,是输在没有一个好的战场统帅,具体原因就不便多加分析了。
事后,双方各自对外声称取得了胜利,苏联人大摆庆功宴,颁发荣誉勋章,日军19师团长尾高龟藏虽然违背军令贸然行动,但是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如愿以偿的带着“勇将”的荣誉到关内做了司令官。
(因为此篇文章为历史领域内容,所以配图均来自于网络资料库,如有侵权,联系必删,敬请见谅。)
参考文献《诺门坎之战》、《日本大败局》、《苏联远东军与日本关东军》
(笔者专注近代战争史题材的整合和创作,持续贡献优质内容,请关注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