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日本《和平宪法》规定日本放弃战争,不维持武力,不拥有宣战权,打算以自由民主的模式取代大日本帝国制度。这部宪法的制定,实际上就是告诉国际社会,日本人从此不再考虑战争,向世界宣称和平主义。在后来很多人看来,其实就是一张狼的羊皮而已,掩人耳目罢了。在这部宪法制定的两年后,日本就在联合国军攻击朝鲜的时候,秘密的出兵协助,兵力不多,而且是间接的参战,但是海外出兵就已经违反法律了。
签署投降书的日本代表
美军第十军在仁川登陆
一:仁川登陆的胜利冲昏了麦克阿瑟的头脑
- 仁川登陆的胜利震惊了整个世界,强弩之末的朝鲜人民军也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赶紧撤到三八线以北,人民军领袖金日成遭遇了一生之中最痛苦的时刻,十几万将士出征,现在能平安回来多少只能听天由命了。
- 从仁川回到日本东京的麦克阿瑟,一时间成为了整个世界的焦点,镁光灯将他照的睁不开眼,话筒多的让他不知道该回答哪个问题。他在记者发布会上向金日成发布投降令,要求人民军就地放弃抵抗,革命多年的金日成曾经仅带领着十几人穿插在中国东北的树林里同日本关东军进行战斗,什么困难艰苦都遇到的金日成对麦克阿瑟的恫吓根本不屑一顾,即使他现在的处境十分的悲惨。
- 胜不骄,败不馁,这是中国的一句老话,被仁川胜利抬上世界舞台的麦克阿瑟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现在人民军一路败退,被压制在釜山的美军第八集团军完全可以凭借着机械化一路追杀,第十军在后方仁川登陆,南北夹击,人民军已经陷入包围,危在旦夕。但是身在舞台的麦克阿瑟放弃了这种最直接最简单的战略,为了能让自己再出一次风头,他又想再次让两栖登陆作战震惊世界了。后来,两三万人民军活着回到了三八线以北,他们实在要感谢一下麦克阿瑟这次愚蠢的决定,后来他们成为了新建人民军的骨干力量,配合着志愿军再次打到了三八线以南。
一时间风头正盛的麦克阿瑟
二:元山登陆作战,实为画蛇添足
- 麦克阿瑟风头正盛,高明的美国参联会竟然批准了他的元山登陆计划,后来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参联会主席布莱德雷反复的自嘲曾经的这个决定,除了麦克阿瑟来请求,不然他是不会批准第二个人去实施如此愚蠢的行动的,很显然,麦克阿瑟被神化了,自己昏头了,美国指挥官们也昏头了。
- 刚刚登陆不久的美国第十军还没来得及布下防线阻断人民军的退路,就被紧急的军令撤回到仁川登船,绕到朝鲜半岛东线的元山去登陆,这个计划让不堪重负的仁川港彻底崩溃了,物资供给全部中断,交通堵塞,调度混乱,好不容易才上船的第十军从海上绕到元山的时候,南朝鲜第一军已经从陆地上攻下了此地。
- 这一通的指挥就是为了再次向世界展示美军强大的机动能力,谁知道忙忙碌碌之后,好不容易到了元山已经毫无意义了,麦克阿瑟的元山登陆作战成为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大笑柄,本来身处绝境的朝鲜人民军借此混乱时机,化整为零分成小股部队溜之大吉了。
美军准备实施两栖登陆作战
元山登陆作战示意图
三:元山登陆受阻,麦克阿瑟请求日本参战协助
- 经过好几周的折腾,终于要登陆元山的美国第十军,此时他们不但成为了笑柄,而且遇到了最大的尴尬,费尽周折却上不了岸,金日成也已经预料到美军可能会在背后登陆作战,所以在各个港口埋设了大量的水雷,只是仁川环境恶劣,航道窄浅,潮汐无常,金日成怎么也没想到美军偏偏会在仁川登陆,但是其他的港口却戒备森严,水雷密布。
- 美军始终进不了港,几万部队在海面上飘着,情急之下,麦克阿瑟无所不用其极,竟然要求二战中投降多年的日本军队参战,这在当时可是破天荒的丑闻,因为日本已经颁布了《和平宪法》,向世界宣称日本放弃战争,国内军队只能维持治安做自卫之用,是绝对不能派兵去海外的,但是现在的麦克阿瑟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
- 麦克阿瑟作为美军远东司令,在二战之后驻扎日本多年,接到这样的请求,日本人是不能轻易推脱的,日本海上保安厅长官大久保随即在当时极度贫穷的日本用高薪秘密招募了一批退役旧军人,组成了一支扫雷队立马奔赴元山。
- 在排雷过程中,一名叫中谷板太郎的日本水兵触雷身亡,为了防止此事败露,日本扫雷总指挥不顾美军司令部的命令,带着扫雷队匆匆的返回了日本。气急败坏的麦克阿瑟怒火冲天,要求日本政府严惩相关责任人。狡猾的日本首相吉田茂随即又组织了第二支扫雷队赶到了元山,在日本军队的协助下,美军第十军终于登上了元山的海岸
麦克阿瑟统治日本7年
麦克阿瑟和日本天皇
结语
很少有人知道日本军队曾经有过这样的行动,连日本人也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大致获悉这次秘密的行动,为期两个月的军事行动,日本人总共出兵1200人,46艘扫雷艇协助美军,虽然兵员规模不大,而且所采取的也是间接的军事行动,但是这些却不能掩饰他们违背《和平宪法》的事实,一方面是胁迫于麦克阿瑟的严令,一方面日本人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此战以后,日本海军逐渐获得了美军的信任,开始了重新的武装。
整个朝鲜战争里还是有很多日本元素的,比如作为美军的后备基地,日本提供了大量的物资供给,还有后来在朝鲜臭名昭著的细菌战等等,在接下来的文章里,我们再做细致的解读。
因为此篇文章为历史领域内容,所以配图均来自于网络资料库,如有侵权,联系必删,敬请见谅。)
参考文献《决战朝鲜》、《最寒冷的冬天》、《最后的战斗》
(笔者专注近代战争史题材的整合和创作,持续贡献优质内容,请关注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