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吉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大东山水 江城焕盛”吉林市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八场——龙潭区专场。龙潭区代区长于海洋、龙潭区副区长刘翠富、龙潭区副区长郎益江、吉林化工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宏宇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龙潭区经济社会发展
有关情况介绍
龙潭区代区长 于海洋:
近年来,龙潭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忠实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目标谋篇布局,全力推动“2322”现代化产业体系向更高水平迈进。特别是今年上半年,面对外部需求走弱、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业品价格下降、消费市场不稳定和石油化工行业周期性计划检修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超前谋划、提前布局,三次产业协同发力,各行业指标增速好于预期,地区生产总值三年首次“破8”,跻身全市前三。
工业经济逆势上扬。持续深化“九解一协调”2.0升级版,全方位解决企业难题,全力帮助企业对冲产品价格震荡、市场竞争激烈等不利因素。吉林石化、吉林建龙统筹全年目标任务积极排产,原油加工量完成467.3万吨,粗钢加工量完成214.2万吨,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了5.3万吨和19.7万吨,柴油、汽油、粗钢产量均为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化工新材料产量增长41%,ABS无磷无糖、丁苯橡胶无磷无氯工业化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大丝束48K碳纤维原丝技术攻关达到预期效果,硅钢产品产量近7万吨,科创赋能成效显著,企业效益稳步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产值实现509亿元。
项目建设持续领跑。锚定转型数字化、服务智能化、发展低碳化、产业高级化发展方向,依托吉化“转型升级”和建龙“调产增效”系列项目,做大做强基础化工、黑色冶金两大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和金属深加工三个优势产业。今年上半年,全区开复工国能吉林热电厂“等容量替代”热电联产、聚氨酯助剂系列产品等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8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8亿元,同比增长204.5%,位列全市第一。
城市更新有序推进。持续开展路面维管工程,维修改造区管道路、背街小巷87条,十字路口84个,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东方新村等6个小区旧貌换新颜。完成江北公园升级改造、龙潭山公园夜景亮化,十一假期人流量剧增,获得市民广泛赞誉。新建街角公园12个,栽植乔木4000余株,绿化覆盖面积逐年扩大。围绕“消化存量违建,杜绝新增违建”工作目标,深入开展违法建筑拆除工作,累计拆除生产经营性违建、安全隐患类违建300余处,市容市貌持续改善。
社会事业稳步提升。提供精准就业服务,成功举办招聘会23场,累计参会企业440家,提供就业岗位4486个,辖区内300余名大学生择吉留吉就业。围绕“减负提质”总目标,实施教育质量攻坚年行动、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投入资金2245.7万元,实施实验学校食堂综合楼、二实验幼儿园食堂综合楼等4个项目,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开展“新春送福”“舞动龙潭”广场舞大赛等活动20余场次,申报全民健身路径16套,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当前,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龙潭区将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丰富内涵,精准把握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锚定吉林市打造“一个中心、四个基地”战略目标,将龙潭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一,坚定不移抓经济增长。围绕中油吉化“减油增化”、建龙钢铁“调产增效”发展思路,全面引进配套企业,丰富产业链条,构建发展集群,加快建立高效、低耗、集约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规模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高质量增长。
第二,坚定不移抓乡村振兴。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保持43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4亿斤。加快畜牧强区建设,深入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养殖工程。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扎实开展“四好农村路”养护建设工作。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三,坚定不移抓城乡环境。高质量开展龙潭区城市建设整体提升工程,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跨江大桥入口及农贸市场整治,持续深化江北公园提升改造项目,持续推进口袋公园、转角公园建设,持续完善市政路网建设,努力让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第四,坚定不移抓民生福祉。持续深化落实改革任务,注重改革实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深化民生问题“大调研大起底”工作成果,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用好“12345”等民生诉求办理平台。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高标准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三名”工程和教师专业化提升工程,全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实施医疗质量提升工程,大力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
总之,龙潭区将始终坚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狠抓落实、奋勇争先,努力为吉林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龙潭力量。
1
吉林日报:请问龙潭区就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下一阶段的发展战略、发展方向如何调整?怎样贯彻好相关工作要求?
龙潭区代区长 于海洋:
这次全会是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统筹部署之后,党中央再次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局性战略性的安排,对确保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就龙潭区来讲,我们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主线,深入推进高质量经济发展、高标准民生保障、高水平生态环境、高效能安全稳定、高素质队伍建设“五高工程”,真正以改革谋发展之策,促开放之势,激活力之源,聚奋进之力。
一是深入推进高质量经济发展工程,坚定不移稳增长、扩体量、促发展。持续稳一产、强二产、优三产。高质量推动特色化农业融合转型,加速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条。高位推动新型工业化转型,全面实施“工业发展十大计划”。高效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转型,大力培育引进生产性服务业项目。
二是深入推进高标准民生保障工程,坚定不移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着力织密兜底保障。持续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扩面,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实现“智慧救助”。着力提升教育基础,持续深化“三名”工程和“大学区”改革,加快推进教学楼建设、学校食堂改造提升。着力完善医疗服务。持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促进分级诊疗的体制机制。
三是深入推进高水平生态环境工程,坚定不移调结构、减排放、治污染。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能力,持续排查整治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锅炉等涉气工业企业,坚定实行秸秆全域禁烧。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持续抓好涉水企业水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监管,严厉打击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进程,持续开展固废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全过程监管,严查随意堆放、倾倒、偷排等环境违法行为。
四是深入推进高效能安全稳定工程,坚定不移守底线、防风险、保安宁。按照省委提出的守牢“五线谱”工作要求,坚持落实“三管三必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通过“干部+专家”“技防+人防”等方式消除死角,重点突出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经营、处置等环节,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
五是深入推进高素质队伍建设工程,坚定不移转作风、树导向、强效能。大力弘扬“干净加干事、干事且干净”的勤廉作风,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容纠并举,让各级干部轻装上阵、干事创业。紧盯权力运行,针对推、拖、挡、躺等不良作风,持续开展监督,纠正偏差,真正树立起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2
松花江网:龙潭区是全市工业强区、项目大区,请问在项目建设上有何特色做法?
龙潭区副区长 刘翠富:
龙潭区始终坚持“工业立区、项目强区”的发展理念,依托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把域内两个省级开发区——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龙潭经济开发区作为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的主阵地。围绕化工、冶金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以“率先突破”为目标,以“抓大项目、大抓项目”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我们立足于区域长远发展和年度工作目标,谋项目、落项目、建项目,稳基础、扩总量、调结构,大力推进项目建设“首季开复工”和“半年攻坚战”。一是抓龙头,全力支持吉化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发挥大项目带动引领作用。吉化转型升级项目新建及改造装置28套,已开工26套,开工率93%。1-9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5亿元,预计年内达到145亿元。大项目引领作用持续增强。二是扩总量,大力实施“项目造船”计划,推动优质项目在全域开工。抓大不放小,全面开启“项目造船”计划。1-9月份,除吉化项目外,一先科技新聚醚、江北污水处理厂等14个项目成功入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全年预计新入统高纯度眼科单体材料产业化等项目31个,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三是调结构,积极申报各类债券项目,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和民生条件。抢抓特别国债申报机遇期,申报项目13个,涉及卫生、教育、城市建设等6个领域。项目种类更加均衡,有望能够显著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和民生条件。四是求实效,突出打造“一号工程”项目,实现立区项目对经济发展有力支撑。在坚持“一号工程一号抓”的同时,又选择新开工和拟盘活等类“立区”项目纳入“一号工程”。对产业链有支撑作用的吉林孚科年产10万吨矿物油综合利用项目、美思德有机胺系列产品项目开工在即;炭素厂整体搬迁项目、龙潭山鹿场改造项目有望盘活,预计将形成产值20亿元。
截至9月末,我区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39个。其中,新建等容量替代热电联产、C8C9综合利用等项目22个;续建25万吨高品质新能源电磁材料工程等项目17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5亿元,同比增长168.6%,已连续19个月两位数增长,增速居全省前列,为冲刺全年145亿元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下步,龙潭区将继续坚持项目引领,固投支撑,扩大优势,补足短板,为打造形神兼备的新江城贡献龙潭力量。
3
吉林市经济广播电台:请问龙潭区作为老工业城区,是如何开展城市更新行动的?取得了哪些成果?
龙潭区副区长 郎益江:
城市更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旨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整体功能。年初以来,龙潭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以“提高建设水平、丰富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围绕“五大提升行动”扎实开展城市更新各项工作。下面,我将逐一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一是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行动。为有效提升群众居住环境和质量,今年我区投入资金3278万元,对东方新村小区、鹏程小区等6个老旧小区、23栋居民楼实施改造,面积19.8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624户。主要包括屋顶防水、供热管网改造、小区道路维修等工程。期望通过此次改造,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美观便利的居住环境。
二是实施道路畅通提升行动。今年,我区以新山街路面拓宽工程为重点,对营口路、大同路等87条区管道路、背街小巷以及84个十字路口进行维修改造,包括路面拓宽、罩面、补坑、人行步道铺设方砖等内容。改造雨污排水管线6400米,飞线落地1872米,增设停车泊位359个。总投资金额6594万元,总维修面积17万平方米。
三是实施园林绿化提升行动。持续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年内计划在主次街路栽植乔木4000余株、绿篱2.36万平方米、花卉19.72万株,建设桦青园、龙凤园等街角公园12个,利用道路附属绿地打造“推窗见绿、转角有景”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
四是实施夜间亮化提升行动。开展滨江北路五火球路灯利旧项目,增设景观路灯108盏。针对街路路灯光源不足等情况,更换路灯242盏。在龙潭山公园正门、内部道路加装灯具2451盏,增设激光灯束,打造夜间网红打卡地,点亮登山步道,为游客创造安全、美观的夜间登山环境。以湘潭街、江北公园等空间为载体,打造集夜游、夜娱、夜食、夜赏为一体的多元化“夜经济”发展新格局,以夜景“亮化”,带动形象“美化”,促进经济“活化”。
五是实施休闲业态提升行动。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休闲、健身、娱乐环境,对江北公园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新建广场、塑胶步道、露营区、水幕电影、儿童游乐设施,新增湖心亭、通廊和湖心岛景观,龙形天幕等亮化设施吸引大量市民游客打卡拍照。公园日均接待游客1.5万人次,在丰富群众游园体验的同时打造独具龙潭特色的公园名片。
下步,龙潭区还将重点打造城市出入口提升改造、示范街路创建等城市更新项目。以民生工程为载体,一如既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城市更新各项工作,为打造更加宜居宜业、更具生机活力的新时代新江城贡献龙潭力量。
4
江城日报:请问吉林化工园区在2024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方面有哪些进展、取得了哪些成效?
吉林化工园区管委会副主任 刘宏宇:
2024年,吉林化工园区全面落实我市“一个中心、四个基地”高质量发展战略,紧抓中油吉化转型升级有利契机,在夯实基础化工产业的同时,加大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产业的招引力度。重点围绕与SEI共同谋划的石化产业链图谱,实时掌握产业发展方向,高质量谋划更新产业链项目,以产业链招商推动化工产业链式、集群式发展。着力提升对外合作水平,突出招大引强,瞄准央国企、上市公司、跨国企业等头部企业,单项冠军、突破卡脖子技术等专精特新企业,采取依托平台借势招商、专业队伍精准招商、产业优势定向招商、政企联合以商招商等方式,重点引进产品附加值高、核心竞争力强的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项目。
年初以来,共开展“走出去”17次,接洽皖维集团、道恩集团、万华化学等目标企业30余户,“请进来”北京旭阳、立邦涂料等31户企业来访考察,储备亿元以上重点推进项目18个,总投资142亿元,全年开复工项目31个,总投资449亿元。其中,新建有机胺系列产品二期、“等容量替代”热电联产等项目19个,总投资60亿元;续建吉化转型升级、高纯度眼科单体材料等项目12个,总投资389亿元,推动9户双停企业盘活增效,贡献产值6.2亿元,前三季度申报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同比增长4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9亿元,同比增长60%。
在省市大力支持下,园区克服重重困难,全力服务保障吉化转型升级等项目顺利推进建设,19套装置将于年底前中交,7套装置计划于明年上半年中交,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增产化工品280万吨,乙烯总产能达到190万吨/年,支撑园区经济规模体量不断壮大,辐射带动化工产业链式、集群式发展。
下一步,园区将坚决扛起工业核心区的地位和责任,抢抓吉化转型升级项目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五高工程”,紧盯六条招商主线,形成“四链三产业两融合”的产业发展结构,即做长做强C2、C3、C4、芳烃及下游四大产品链条,做大做精基础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三大产业,实现科技创新和智慧园区建设两融合,为打造全国一流化工产业基地、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园区力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