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11月。
去年这个时候,打假人王海爆料说江西某职业学院学生实习报酬有问题。
他拿出别人给的账本,里面记录了人力资源机构给学校多名领导的转账明细,其中打到颜某某名下的金额就有600万元。
这位老师能拿这么多,因为她可以第一手克扣学生实习工资。
比如在针对“苏州某高”的一个班里,原来企业给学生19.5元/人/小时,但学生到手的是15元。学校克扣的4元里,颜某某先拿走其中0.5元。
(后来通报说,发现颜某某等人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积小成多,39人一个班级,实习一个月就让她获利达到了1万4千多,也让一些院领导获利颇丰。
王海爆料后,很多网友不以为意,大家想的是,除了数额有点大,这能有啥。
这些年对于职校学生实习被压榨这事见惯不惯了。
真要论出格点,个别实习企业已经不在乎学生安全了。
2021年,湖南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小鹏被派去一个工厂实习,结果被机器绞残手掌。
出事后小鹏好好地诉了一把苦,说底薪1300元,一天干活11个小时;午餐晚餐只有半小时吃饭之间,超时会被骂;自己没有经验,却被安排一个人操作机器。
这些都有违实习原则和劳动法的一些规定。
最让小鹏最气愤的一幕在于自己被绞手的时刻。
企业没有第一时间拆除机器把手取出来,而是选择采用涂润滑油倒转机器的方式,导致自己的手被压了一个多小时。
难道打工人一只手没有那台价值一百多元机器重要吗?他非常不理解。
但他还是被强迫干这么多事,因为学校规定学生只能到指定的工厂实习,否则拿不到毕业证。
出事后,记者去采访学校,学校说实习流程没问题,也没有强制实习,要怪就怪嗜血的资本,胡作非为。
但企业也有话说,不能学生出事了就全是我的责任。
这种责任分配问题分歧集中于2021年一起坠亡事件里出现。
当时17岁的湖北少年在学校的组织下,来到深圳一家电子设备厂实习。
在车间里,学计算机专业的孙铭主要负责搬运箱子。按照北青深一度的报道,他很快遇到了问题:
专业不对口,加班多,还频繁上夜班;
他胃不好,很快吃不消了;
工资到底多少呢。
企业向学生发放的实习工资应在4000元以上,但他们签订的合同里,写的又是2200元/月。
在合同里,工作地点、用人单位都跟实际情况对不上。(用人单位成了深圳某劳务派遣公司,这是违规的)
更敏感的是毕业证问题,这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爆料:
在实习企业,无故旷工2次,学生就可能被直接删除学籍。
而孙同学,此前已经几次在实习群里被点名批评,理由是旷工。
所谓的几次旷工,也更像是被针对了。
因为孙同学的请假都打过报告了,工厂的工长说自己也是记他们请假了,但在值班老师嘴里就又变成了旷工。
那这里谁给孙同学上了一课呢?可能永远没有答案,但一个鲜活的生命就永远定格在连上10多天夜班后的那个上午。
再往前,16岁某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坠亡了。
这名学生每天工作时间远超8小时,还要半个月夜班、半个月白班轮流倒换,周六日可能也不休息。
记者去采访后,写的一段话被网友转发引用:
“李刚在本地工地打工,张卫莲在一家食品厂做临时工,夫妇俩最大的希望是两个孩子能出人头地,不再打工。”
事实上,职校学生一踏进校门,就可能成为别人砧板上的鱼肉。
什么计算机专业的,最后去仓库搬箱子、去捡板;
什么旅游专业的,最后要生产服装和电子产品;
睡大通铺,常吃不饱,常有的事……
套路越来越多,伤害越来越没人在乎。
最后对于职校学生来说,不再打工就是一个微妙的词。
你可能今天做着和马斯克都有美好前途的梦;明天就被拉去参加实习,然后被流水线教育一番,留下一辈子阴影。
如何做选择呢?
职校学生本身就没什么选择机会。
有时候不吸取教训的原因并不复杂。
在就业率为王的情况下,职校需要完成顶岗实习等等事项。
虽说政策表示可以自愿实习,但操作起来就很原则上了。
你可能会想不气盛还叫年轻人嘛,他们怎么不反抗。
实际上,你的反抗“毫无依据”。
2011年,人民日报曝光了广西一学校把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送去做廉价劳动力的事情,学校说征求过学生意见,记者采访却发现,根本没投票。
实际上你的反抗也会被狠狠拿捏。
2017年,澎湃新闻长文里,云南某职业学院的小部分学生试图以拒绝上班的方式维护顶岗实习的合法权益。中介领班来了后,两三句话就解决了问题,还是那些话:旷工就拿不到毕业证。
(比如顶岗实习报酬,
原则上不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试用期工资标准的80%)
这过程里,你会发现很多学生不懂相关法律,企业老板、中介、老师的一句,他们就信以为真;
就是自己权益严重受损了,也不怎么去维权。
(不相关的案例)
碰到鸳鸯合同问题,那更复杂了。
而且有些企业还会把学生签字的合同收上去,你想研究清楚,都没机会了。
最可怕的情况是,个别校领导和任课老师可能参与其中,他们给企业和中介打掩护,那学生更不明所以了。
网上的形容就是养猪场:
“早年,某些城市的黑中介有多猖狂,去打过工的人都有印象,比之更猖狂的是猪仔批发行业。只要和某个养猪场签订一个所谓实习协议,就可以拿到大量的廉价猪仔。
一个猪仔,学习成长的一个月工资,中介分一半,养猪的各级人员分一半。”
然而这样的案例并不古早,仅仅几个月前,就有职中老师安排学生实习收超255万好处费被双开的案例。
他“以学谋私”的问题存在了整整十年。
他可能不算大贪。
因为有劳动中介算过,一个学校只要组织300人实习一个月,就能提成63万元。如此唾手可得的利益面前,还有什么教书育人的雄心壮志呢?
更麻烦的问题在于维护权益的逻辑痛点。
一些网友爆料,还没毕业的实习生并不算劳动者,所以不受劳动法保护。那这时候你往往只能打官司,这直接加大了维权成本。
如此一来,个别企业和个别学校更加有恃无恐了,那学生能有什么人格可言。
某电子厂就乱扔过员工身份证件;
某二本大学就拉数百名学生去流水线当普工,直到他们出现发烧、手起泡等身体不适状况。
胆大真能骑龙骑虎。
怎么办呢,留给职校生的经验往往只能是吃一堑长一智了。
他们在小红书上写笔记揭穿黑中介合同;他们在抖音上转发实习文件要求。
10.不得安排实习的女学生从事《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禁忌从事的劳动。
12.不得安排学生到酒吧、夜总会、歌厅、洗浴中心、电子游戏厅、网吧等营业性娱乐场所实习。
13.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或有偿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
14.不得安排学生从事Ⅲ级强度及以上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心健康的实习。
只能自己保护自己了。
个别企业则拥有完全不一样的心态,对它们来说,
好消息是:这些学生实习工可能不受劳动法保护;
坏消息是:现在00后们主动整顿职场了。
很多工厂并不想压榨职校职院学生,实际上他们非常需要技术工人。
抖音上有工厂老板吐槽:
“只要会打火的焊工我们都给350一天,就这样还很难招到人。”
“我们工资一万起步,结果30人的车间只招到5个人。”
这还都不是一线城市,白领们的平均工资远远没到五位数。可以说技术工人的收入远高于坐办公室的。
2021年,《中国青年报》对这种现象还调查了一下,江苏HR说自己用8000元工资招到手的技术工,刚刚被隔壁的电子厂以月薪1万元的高价抢走了。
他看得很淡,一点也没有气愤。
两年后,浙江绍兴一些工厂苦苦哀求,我都拿出一万元了,怎么技工还是这么难招。
高薪难招人,技工哪里寻的哀嚎之声俯拾即是。
但为什么招不到人呢?
答案很简单,年轻人已经清醒。
尤其是职业教育体系下的学生,比普通大学生更早体会到工厂之黑暗,那你还指望他们成为一名有技术,有耐心的工人吗?
他们也不是不想去工厂。
待在知名酒厂和卷烟厂,成为有编制的员工不好嘛。但这些地方想进去是很有难度的。
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
需求与供给之间,巨大的矛盾点是我们大量职业教育院校不教真技术。
不是老师不会,就是学校氛围也不利于学习,你只能在“尊重他人命运”与“救救这些孩子”两种心态里反复横跳。
最后常常变成:学一门技术,还得去厂里店里拜师学艺。
还能说什么呢?
有技术的体力劳动者自然越来越稀少,越来越贵。
这时候,大专中专学生感叹“我只是做错了题,又不是做错了人”,也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了。
因为这个过程里,好像大家都没有问题。
结果却不言而喻——稀缺的是有学习能力的技术工人,而不是纯卖体力打螺丝的。
最让人不解的是,一些事情曝光后很多人漠不关心的理由。
在他们看来,我们是文凭社会,这些职校的算什么大学生呢,这帮学生早点去社会体验体验苦难不好吗。
尤其是很多人拥有“既然我都淋雨了,那你也别撑伞”的心理。
在这样的偏见背后,是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的事实。
如今职业学校在校生也近3500万人了。
成绩归成绩,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也要直面就业现实。
尤其是,如果一件事长久不解决,那当务之急就是需要找到关键的问题。
大家也很清楚,所谓关键问题在于,我们要找到问题的关键。
来源:雷叔说事
最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接触更优秀的人也可以让你成为同样的人,欢迎关注官方公号:灰产圈
灰产圈:培养你的发散性思维解密互联网骗局、实战揭秘互联网灰产案例、网赚偏门项目解析、分享网络营销引流方案。深挖内幕、曝光各类套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