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托付潘汉年一个特殊的任务,潘汉年拿着5万美元的一叠钞票,来到了宋庆龄的家中。
“宋夫人,这是主席托我转交给您的,是他还您多年前的一笔‘债款’。”潘汉年郑重地说。
宋庆龄满脸疑惑地接过钞票,摇了摇头:“还债?我可不记得主席曾向我借过钱啊。”
潘汉年微微一笑,缓缓道来:“可能您已经忘了,那是在1936年,红军刚结束艰苦的长征,来到陕北时,我们一无所有,连御寒的棉衣都买不起。正当我们生活艰苦,时常缺衣少食时,您毫不犹豫地拿出了5万美元支援红军...”
说到这里,潘汉年开始娓娓道来那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1936年,红军终于抵达陕北,暂时脱离了国民党的重重包围,但一切似乎又要从头开始。新根据地就是一片荒地,衣无半缕,如何度过严冬成了燃眉之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毛主席突然想到了一个人--宋庆龄。于是,他拜托潘汉年前往上海,向宋庆龄借5万美元渡过难关。
“当时我实在是进退维谷,不得不求助于夫人。”毛主席对潘汉年说,“我知道宋夫人虽然家境殷实,但她一定不会轻易借钱给我们。不过,革命就靠一口气了,我们非去不可。”
潘汉年不敢怠慢,很快就联系上了正在上海的宋庆龄。
面对毛主席的请托,宋庆龄一下子陷入了两难。虽然爱国爱民,但她手头并没有这笔巨资。要知道,五万美元对于当时来说,可是一笔天文数字。
但最终,宋庆龄还是下定了决心。为了支持中国革命事业,她卖掉了与孙中山共同生活的那栋老房子,连孙中山的遗赠也一并捐了出去。
就这样,她凑足了5万美元,悄悄地交给了红军。
“我这只是尽了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帮助革命事业,实在是微不足道。”面对潘汉年连连感谢,宋庆龄谦逊地说。
从此以后,每当红军急需物资,宋庆龄就在暗中运作,想方设法为红军输送医药品等必需品,从不留姓名,从不求回报。
就这样,18年过去了。1954年,毛主席靠着一本书的稿费,终于攒够了还款的钱。他决心要还给老朋友这笔多年前的“债款”。
“可要是我亲自去,夫人一定不会收这笔钱的。”毛主席对潘汉年说,“你们多年的老相识,还是你去比较合适。”
是的,宋庆龄完全不记得当年的事了。在她看来,那只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如今潘汉年将钱还给她,她不禁哑然失笑。
“这钱是我支援中国革命事业,是我的光荣,怎么能要回来呢?”她微笑着拒绝了。
面对潘汉年的再三恳求,她坚决不收,最后潘汉年也只好将钱原封不动地带了回去,向毛主席如实汇报。
毛主席听后十分动容。多年来,宋庆龄一直默默支持着党和人民,从不求名利,全心全意地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1955年,为了表彰宋庆龄的杰出贡献,国家规定她的工资为最高级别,每月594元。宋庆龄并不在意,她依旧时常去福利院慰问,捐赠所有收入。
如今,每当有人提到宋庆龄时,人们都由衷地称呼她为“先生”,以表彰这位与毛主席并肩战斗的伟大女性。她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将与她的名字一同铭记于史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