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5月,已经74岁高龄的周总理被确诊为膀胱癌。
眼看着病情一日日的恶化,周总理已无法再事必躬亲、夜以继日地主持国务院工作了。眼下,应该由谁来协助、分担周恩来总理的工作,以统揽全局呢?
毛主席陷入了沉思,脑海中一一闪过那些久经考验的老干部的身影。最后,画面定格在一个熟悉的身影上:此时远在江西的邓小平同志。
次年2月,中央通知邓小平回京,并恢复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值得一提的是,在即将离开江西启程北京的前几天,邓小平提出了一个要求:想见见秘书王瑞林。
【邓小平被毛主席接回北京】
1969年11月,邓小平与夫人卓琳来到了江西新建县拖拉机维修厂劳动。在这里,邓小平的工种是钳工,夫人卓琳则被分配到电工班,和女工们一起洗线圈。
钳工这个工作十分消耗体力,但工人们却惊奇地发现,已经65岁的邓小平同志却干的得心应手,水平精湛,甚至已经达到了四五级的钳工级别。
面对夸赞,邓小平总是笑呵呵地谦虚道:“这可是我的老本行呢,我早些年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时候就做过这个。”当被问起以后的打算时,他则会不假思索地说道:“我是乐观主义者,相信问题总有一天会得到解决。”
事实证明,邓小平的直觉是正确的。
1972年,邓小平迎来了他传奇政治生涯的第二次复出。
这一年的5月,周恩来总理因过度劳累被查出患有膀胱癌。
毛主席知道这个消息后心情十分沉重,在担忧周总理的病情是否会恶化的同时,心中还牵挂着另一件棘手的问题,那就是:由谁来协助并分担周恩来接下来的工作呢?
谁最合适?毛主席思来想去,最后将最佳人选定在了邓小平身上。
邓小平的工作能力与个人能力毛主席是再清楚不过,主席曾多次称赞邓小平有才干、能办事,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
恰逢此时,邓小平写给毛主席的第二封信件,也通过江西省委转到了毛主席的手中。
信中,邓小平诚恳地表示希望能为国家多做些事情,他是这么写的:
“我觉得自己身体还好,虽然已经六十八岁了,但还可以做一些技术性的工作,还可以为党、为人民做七八年的工作。我没有别的要求,我静候主席和中央的指示。”
8月14日,毛主席当即对邓小平的来信做出了重要批示:“同意”。
而周总理在看到毛主席批示的当天,便迅速写下如下批示:“立即照办”。
这意味着,邓小平孜孜以求的“等待”得到了回应。
【偶遇“五七”干校】
1973年的除夕夜,对于邓小平来说可谓是极为特殊的。彼时,中央已经明确下发文件通知邓小平近期返京,这意味着这是他在江西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夜。
那天,四散在外的子女全部都聚在了一起,一家人其乐融融,吃上了期待已久的团圆饭。
其实,从1972年8月14日毛主席下达批示以后,中央便开始筹备着邓小平的返京工作,但是由于种种特殊因素,几个月下来审批一直没被落实。直到12月18日,周总理亲自过问此事,催促中央政治局尽快安排邓小平的恢复工作后,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才得以恢复。
而在返京前,邓小平特意赴井冈山、赣州老区(原中央苏区)考察。一路参观革命历史景点,缅怀当年牺牲的革命先烈,深入了解了基层群众的生活情况。
之后,邓小平还提出想要到江西省驰名中外的瓷都——景德镇看看。
对于这个请求,中央很快便批示了。
当时时间已经来到了1973年2月,在与江西省委警卫处商量参观景德镇一事后,邓小平决定抓紧时间,初三就走。但因为当时春节期间工人们都忙于访亲会友,所以为了不破坏工人们与家人团聚的假期,邓公将出发时间推迟到了初六。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2月7日上午,邓小平和夫人卓琳以及警卫人员等一行人,乘着一辆伏尔加小汽车踏上了前往景德镇的道路。
汽车很快便驶出了南昌,不久便进入到了进贤县境内。邓小平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询问随行的警卫人员:“‘五七’干校是不是就在进贤县?”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邓小平提出:他想见见在这的王瑞林。
- 【离开江西的最后一件事】
王瑞林是何许人?正是建国后跟随邓公已久的原秘书。分开后,他便来到进贤县中共中央办公厅五七干校劳动,因此邓公路过此地时,才特意提出想见一见他。
王瑞林1930年出生于山东招远,1946年投身于革命,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了招远县独立营战士、东北军区司令部机要处译电员、胶东军区机要训练队学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机要处报员、副股长等职位。
1952年9月时,年仅22岁的王瑞林被调任至邓小平身边做秘书。期间,他一直都兢兢业业、忠于职责,是邓小平身边的得力助手,
1969年,王瑞林来到“五七”干校进行改造。
初到“五七”干校时,王瑞林被分配到了备田班。在那里,他潜心钻研备田任务,并且虚心向县里派来的专家进行请教,由于工作能力突出,很快便成为了备田班里的主力队员。
很多当地人看到王瑞林娴熟的备田技术后,都止不住地称赞道:“老王的技术,比我们行家里手还要厉害哩!”
这期间,王瑞林对邓小平的思念愈发浓烈,他十分有幸曾跟随邓小平工作的难忘岁月,从一名懵懂的青年成长为一个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警卫秘书,离不开邓小平对他的教诲和信任。
同样,邓公也在心中牵挂着尽职尽责的秘书王瑞林,因此,在复出后离开江西前的最后一件事,便是要见一见王瑞林。
邓小平同志与王瑞林同志
会见时间很快便被安排了下来。
11日上午11时,从景德镇参观回来后的邓小平路过进贤县时,将车开往了县委招待所。负责接待他们的有“五七”干校的副校长李树槐,以及当地的一些主要领导。
当时,不知道老首长要来看他的王瑞林还正在田间劳动,当有人来告诉他“老首长来看他了”时,他“噌”地一下便站了起来,快步朝县委招待所跑去。
此时距离二人上一次见面,已经过去数年时间,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见见自己昔日里的老首长!
来到县委招待所的二楼,一路狂喷的王瑞林已经是累的气喘吁吁,他的眼睛四处张望着,果然看到了他天天想、日日盼的老首长——邓小平。
他马上上前严肃地立正敬礼,一时间,惊喜、激动、难过、心酸的复杂情绪全都涌上了心头。
邓小平也站了起来,他走上前紧紧握住王瑞林的手,不住地说道:“瑞林,你来啦,太好了,太好了。”王瑞林更是激动得两眼热泪盈眶,不停点头回应着。
数年的分别,他们之间都有着道不完的思念,一番叙旧之后,邓公依旧不舍离去。于是,邓小平又直接向李树槐说道:
“树槐同志,我与瑞林分别这么多年没有在一起,想带他去南昌相聚一下,我代瑞林向你请几天假,你看怎么样?”
李树槐当即便答应了邓小平的这个要求,并且笑着表示道:“没问题,完全没问题。”
下午三时左右,邓小平带着久别重逢的王瑞林乘车返回南昌的住处。
王瑞林在邓小平那里住了有两天,2月13日便要返回“五七”干校。临走时,邓小平夫妇二人依依不舍地将他送到了院中,三人并肩而站,相机永远地记下了这一幕。
在送走王瑞林之后不久,2月20日上午11时,邓小平与家人登上了开往北京的46次特快列车。随着汽笛一声长鸣,邓小平就此告别了江西大地,踏上归程。
22日晚10时左右,46次特快列车缓缓驶入北京站。与此同时,由9辆汽车组成的车队也驶入了站台,其中一辆乌黑锃亮的红旗轿车分外显眼,里面乘坐的是前来迎接的重要领导人。
列车车门打开,一个留着挺拔寸发、双鬓染霜的老人步履稳健有力地走了下来,他的脸上仍旧泛着那种安详而自信的微笑。刹那间,无数目光都凝落在他的身上。
这位老人,便是时年69岁的邓小平同志。
- 【结语】
值得一提的是,王瑞林同志也于1978年1月再次被调任至邓小平身边工作,任中共中央邓小平副主席办公室主任。
在邓小平操手改革开放时期,王瑞林同志更是坚决拥护改革开放,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为贯彻和落实邓小平的重要决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邓小平也没有辜负党和人民对他的期望,大胆探索、实事求是、引进来、走出去,最终以极富远见的眼光将中国推向了世界的舞台……
谨以此文,向邓小平同志与王瑞林同志致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