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由成都乘坐飞机撤往台湾地区。

走的如此匆忙,不仅是因为三大战役的胜利、新中国建立,还因为一个人,而对方也是蒋介石最头痛的军阀,独霸一省,连军统都不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人就是鼎鼎大名的“西康王”刘文辉

刘文辉为何如此霸道?又如何逼得蒋介石紧急撤退呢?

争权

1938年1月20日,“四川王”刘湘去世,留下一句遗言:“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可蒋介石却不这样想,在他看来,当务之急是如何“夺回”四川这块宝地,而他也清楚,“一刘”刘湘去世,“二刘”刘文辉仍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湘既是刘文辉的叔叔,也是刘文辉的贵人。

1916年,刘文辉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成回到四川老家,被刘湘安排到了四川当营长。之后,叔叔升官,他也跟着沾光,在驻地宜宾期间,包揽了军队中的军政和财政大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就算刘文辉承着刘湘的恩,但也不愿意一直屈居人下,特别是1925年杨森发动“四川统一大战”后失败,川中各个军阀之间的矛盾到达了巅峰。

彼时,刘文辉已不再是刘湘首先的大头兵,而是手握12万的兵力,足以在四川与刘湘分庭抗礼,“二刘大战”一触即发,好在经过了一年的斡旋后,刘文辉让步,刘湘统一四川。而刘文辉转战西康称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面上的平静,却无法掩盖背地里的暗潮涌动,特别是在抗日的关键时期,刘湘在病中突然大口吐血后不治身亡。也因此,有人将其死亡原因,归结到蒋介石和刘文辉的身上。

毕竟,谁得利,谁就最有可能动手。可就当时时势而言,有没有答案不重要,关键是四川该由谁掌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8年,“东北王”张作霖被日寇炸死,其子张学良接过兵权后“改旗易帜”,又在1936年的“西安事变”中被关押。

这一前车之鉴,令四川军中人心惶惶,唯恐落入蒋介石之手而朝不保夕,自然投向了刘文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清楚硬碰硬就是自损八百,暂时妥协,默认了刘文辉在四川的地位。

都知道,蒋介石睚眦必报,势必要处理与刘文辉结下的梁子,但他低估了刘文辉的实力。

起义

刘文辉被封了“西康省主席”后,也领了个任务:调查察隅问题背景资料。也就是绘制巴塘至察隅一带地方详细地图,为蒋介石与英国就“涉藏地区”的边境问题提供便利。

而他也用心地处理西康内部事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相较于刘湘,刘文辉的抗日功绩并不出众。

不排除他为了自保,不愿意走上张学良与刘湘的老路,没有直接与蒋介石“针尖对芒满”地站在对立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这时,刘文辉已经与我党人士接触,还在1942年与周总理在重庆秘密会晤。

随着认识我党思想,让他认识到了国民党注定会失败,还在1944年,秘密加入中国同盟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文辉私底下的举动,也多少传到了蒋介石的耳朵里,但蒋介石没有派戴笠对他赶尽杀绝,而是用间谍试图干扰信号,但刘文辉却直接硬刚,扣下了间谍人员。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但在解放军的顽强抵抗下,逐渐失去了对国内多个地区的控制,又将目光放到了西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看来,只要占据重庆及西南地区,便有可能“反攻”,没想到,刘文辉仍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再加上与我党的配合,让蒋介石步步受限。

1949年11月30日,蒋介石再次催促刘文辉集结兵力发动“川西会战”,而12月9日,刘文辉通电起义,西康省和平解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见在大陆没有了退路,只好选择了退往台湾地区。

刘文辉之子刘元彦曾在回忆里提到:“1949年12月10日,父亲与邓锡侯、潘文华联名在彭县宣布起义,得知消息后,蒋介石带着蒋经国,马上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逃往台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蒋介石直至最后都没有拿下刘文辉这个难对付的军阀。

新中国成立后,刘文辉仍旧奔波于西南的政务,直到1976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