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就是在接力的过程中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继几个月前的欧洲巡演后,男中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与钢琴家哈特穆特·霍尔“古典诗词与书画——中国艺术歌曲音乐会”国际巡演又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1月10日-19日亮相悉尼歌剧院、墨尔本演奏厅、奥克兰布鲁斯梅森中心。

廖昌永与哈特穆特·霍尔是老搭档,两人合编的《玫瑰三愿:中国艺术歌曲16首》2021年由全球最古老音乐出版社——德国大熊(Breitkopf & Härtel)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中国古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首次以中、德、英三种语言的形式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出版。两人此次联袂上演的中国艺术歌曲,都选自其中。

廖昌永说:“当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我们有责任用我们的方式记录、传承,文化就是在接力的过程中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演出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演出现场

有音乐,还有诗、书、画

音乐会上,廖昌永演绎了不同时代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作品,包括《大江东去》《玫瑰三愿》《红豆词》《春归何处》《枫桥夜泊》等中国艺术歌曲,《阳关三叠》等古曲,以及当代作曲家创作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双调·新水令》《幽兰操》等作品。

舞台上还通过多媒体展示了精美书法和水墨画,与音乐相得益彰。巡演还带去了不少书画作品实物,在悉尼歌剧院,中国书画家汪家芳和丁筱芳特地为音乐会创作的书法、绘画作品,就在歌剧院音乐厅北厅同步展出。音乐会前后,观众可以徜徉在书画之间,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演出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演出现场

“艺术是相通的。比如,中国画中的‘谢赫六法’,讲究气韵生动、随类赋彩等,唱歌也是一样的道理,我常常觉得,歌唱就是用声音来作一幅画。”廖昌永说。

此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巡演,走进了两国中心城市的地标音乐厅,包括世界著名的悉尼歌剧院。11月10日晚,在有两千多个座位的悉尼歌剧院音乐厅,音乐会结束后观众们仍久久不愿离去,掌声让廖昌永和哈特穆特·霍尔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谢幕。在悉尼和奥克兰,廖昌永返场演唱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在墨尔本,他带领全场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悉尼歌剧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悉尼歌剧院

悉尼艺术节主席马克斯·霍尔茨纳听完音乐会说:“我从小听着艺术歌曲长大,这种艺术体裁表演难度非常大,难得听到这么精彩的演绎,这是一场美妙的艺术享受。”澳大利亚全国性音乐艺术权威刊物《聚光灯》对10日的悉尼歌剧院音乐会给出了4.5颗星评价:“今晚的每一首歌曲都让人沉浸在不同的意境中,廖昌永的歌声是世界级的。”

让年轻人爱上中国艺术歌曲

国际巡演中,除了音乐会,廖昌永还走进校园、社区,走进使领馆,通过大师班、见面会、讲座等与当地学子、观众面对面。所到之处,他总是被歌迷们围绕。

在悉尼,一位华人观众说:“中国艺术歌曲的华丽乐章终于在南半球艺术地标唱响了,这是一件人文艺术交流盛事,也是中国优秀文化在全球推广传播的典范。”

廖昌永和哈特穆特·霍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廖昌永和哈特穆特·霍尔

廖昌永的搭档哈特穆特·霍尔说,自2018年与廖昌永合作以来,越来越感受到中国艺术歌曲在语言、艺术与历史文化中的深远魅力。“通过这些年不懈的努力,让国际观众对中国音乐艺术的过去与未来,对用中国美丽语言所讲述的人类共同的悲喜深感震撼和共鸣,就是音乐这座人类文化和精神桥梁的伟大作用和意义所在吧。”

近年来,上海音乐学院一直在推动中国艺术歌曲的国际传播。此次巡演,通过现场演出补齐了艺术歌曲推广“拼图”,形成包括文献整理、理论研究、声乐教学、大师示范、新人扶持等环节在内的完整闭环。

从青主创作的第一首中国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到萧友梅、黄自、贺绿汀、丁善德等作曲家的创作,再到以周小燕为代表的歌唱家的演绎,以及不同时期的教学、创作、表演、研究与推广,上海音乐学院成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发源地、实践地、推广地。

中国书画作品在悉尼歌剧院展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书画作品在悉尼歌剧院展出

2017年成立的中国声乐艺术研究中心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长江万里图》《四季》等声乐套曲、组曲相继问世,通过委约创作推动中国艺术歌曲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艺术歌曲百年大系》《中国艺术歌曲百年史》的编纂,为中国艺术歌曲研究增添厚度。

迄今,廖昌永已在维也纳、日内瓦、汉堡、萨翁林纳等世界顶级音乐舞台上举办中外艺术歌曲音乐会。越来越多中外青年音乐人开始学习和推广中国艺术歌曲。上海音乐学院已成功举办三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报名参赛选手来自全世界19个国家和地区。今年,2024第四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已收到近千人报名,经初审专家组评审,60位选手入围11月23日-11月24日在深圳举办的复赛,并将于11月29日在上海完成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