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杭州七旬老人在美容店消费近百万元引发社会关注热议。据报道,当事老人今年75岁,无儿无女,还有阿尔茨海默病。2020年至今,她在一家名为“蕾蕾”的美容店里消费了96万元,其中一个套餐,8次就要收费15万元之巨。
耐人寻味的是,老人亲戚朋友发现后多次劝阻,但“拦也拦不住”,老人“时不时又跑去店里做护理”。此前医生虽然诊断老人有“轻度认知障碍”,但每次老人被问及做什么美容项目时,都能够清晰表达,自称就是做做脸、做做背,均为按摩护理。市场监管部门介入后,商家已退还36万元。此事最终结论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调查,但这起事件值得思考的,并不止事件本身。
记得笔者曾经采访过一个案子,有一个细节印象很深:一位老人深陷保健品骗局,事后女儿埋怨她不听劝时,老人是这样回答的:“人家比你强多了,还教我怎么用手机连热点发红包,我帮衬一下怎么了?”类似的情节其实很多。比如直播间里的“靳东”宠粉骗局,只是大头照配旁白的拙劣套路,却能骗进一大批“痴心”老人。最近,江苏张家港警方处理一起电信诈骗时发现,一位刚学会网聊的老阿姨,QQ好友只有5个人,除了1位是亲戚,另外4个都是骗子。
可以想见,杭州这位在美容院消费近百万元的老人,除了美容保健的需求之外,恐怕也是无法抵御那些八面玲珑的店员无微不至、嘘寒问暖的诱惑吧。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近3亿人,随着社会和家庭结构的变迁,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群体日益增大。没有了几世同堂、含饴弄孙的乐趣,也少了邻里往来、其乐融融的场景,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其实是相对贫乏的。中科院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率为30.3%,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率仅为26.8%。
无论是案例还是数字都表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应该更多地“被看见”。尤其是以60后为代表的新老年群体,他们拥有较高文化水平,消费观念新潮、开放,对新事物、新产品、新服务有更高的接受度,我们的社会应当及时将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摆在与其他群体同等重要的地位。
这不仅是善待老年群体,也是推动银发经济发展、营造适老化文化消费环境的要求。今年全国两会上,“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作为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的重点,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下的老年人,除了“衣、食、住、行、用”等实物需求外,已经开始更多地将消费目光对准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等“诗和远方”,消费结构也从产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推动老年文化产品研发,加强高质量老年文化产品供给,理应成为发展银发经济的重要方面。
世界城市规划大师勒·柯布西耶曾经说过,“一座伟大的城市,在于它在文化上能够善待老年人、儿童与残疾人。”上海作为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人民城市建设的新样本,如何在适老化的城市规划、文化供给、精神关怀、消费环境营造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走出新路,值得期待。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潘高峰
图片 | 东方IC
编辑 | 顾莹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