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所有工程人应该都有思考过吧,但很抱歉,离开了设计院,我还真的不知道该去哪里?

30岁,我终于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30岁,我终于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30岁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世俗眼中合格的30岁应该是这样的:

有车有房,没有欠款,驾照到手,存款十万或百万,结婚生子、过着平凡又稳定的生活,应该收敛光芒,学会忍让。
网上

但我的30岁是这样的:没车没房、没有存款、没有驾照、未婚未育、颠沛流离、冲动易怒、易情绪化。

2013年,读本科,土木工程。2017年考研首战失败,在上海一家小型设计院工作近两年,2019年,读研究生,建筑学。2022年研究生毕业,依然还是进了一家设计院。

兜兜转转,依然跳不出设计院这个怪圈。

有时候我在想,很多次人生的重要抉择关口,深思熟虑千挑万选之下,我还是拿了那张最臭的牌

赶在房地产繁荣时期入行,学有所成时,行业却濒临崩塌。

但我却束手无策,一边对设计这个工作恨得咬牙切齿,但投出的简历却全是跟设计相关的。

找工作的时候,有意避开北上广深和一些离家近的城市,选择了千里之外的厦门,孤身一人,单刀赴会,看似勇敢,实则无奈。

年近三十,我没有成为父母亲人可以依赖的后盾,也没有同龄人的成熟与担当。

没有踏入诗与远方的征途,却被生活赶到了死胡同里。

所以,你看:我们无法左右时局,也无法预测未来,与其盲目追风口赶热门,不如遵循己心,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设计院教会我的那些“道理”

设计院教会我的那些“道理”

2022年7月入职到今天,工作已近一年半。

有过不公,抱怨,争吵,但也感谢这段旅途以及沿途所遇之人;

让我明白:

世界按部就班,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七堇年

在设计院,无偿加班,画图、改图是每一个工程人的必经之路;

但除此之外,设计院还存在一人多岗、倾吞成果、甩锅挖坑的现象。

我所在的岗位除了画图、写报告,还要完成一定的科研项目,甚至是发科技论文。

但好像所有的地方都是这样:你做的科研成果,都不具有署名权

有段时间里,付出与收获严重偏差、项目堆成山、加班常态化,一度摧垮了我的情绪和身体。

那段时间里,我跟同事的关系处得也不好,于是萌生了离开的念头。

后来领导找我谈话,用一种长者的口吻:“你那么年轻,没有结婚、没有对象、没有孩子,还远在外地,为什么不多加班呢?”

我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他则继续说:“年轻人不要怕吃苦,要抓住这几年,在专业上深耕,才对得起自己从农村走到城市这么多年的努力,多加点班吧,没坏处的。”

我承认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是想这样回答的:“你怎么不想着多给我发点钱呢?很抱歉,我是来工作的,不是为爱发电的。”

但我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面无表情地说:以后会注意的。

从那以后,我下意识地不再把个人情绪带进工作,也不再企图从工作里获得成就感,更加不会把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评价和建议放在心上。

这样做了以后,工作也变得没那么难以忍受了。

肯定也会有人说:都这样了,为什么不选择离开呢?

为了逃离设计院,我做了哪些努力?

为了逃离设计院,我做了哪些努力?

我一直希望自己不要当生活和工作的逃兵,我不希望自己是逃离设计院,而是体面地离开。

因此,离开前,要为接下来的路做足努力

很多年前,对于成为作家这样的野心是羞于启齿的,而今,我已渐渐接受把它分享给别人。

这些年,断断续续地写过一些小说,向一些公众号投稿,也侥幸上过几篇,但总是很难坚持下去,因此,时至今日,我喜欢的写作依然没办法养活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现阶段的我,离开了设计院真的无处可去。

20出头的年纪里,工作得不开心,我就可以当即离职;但现在我早已没了那种勇气。

我不再觉得到处投简历找工作、拎着箱子走街串巷地找房子住是多么酷的事了。

我开始贪恋并想要维持生活和工作的稳定,哪怕一次次受尽委屈,依然选择向生活妥协,对工作低头

我想,这大概就是20岁与30岁的区别吧。

希望有天历尽千帆,我也能在人海茫茫中脱颖而出,做自己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