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作为最原始的动物,其早期化石记录却出奇地不完整。然而,科研人员最近发现的5.5亿年前的海绵化石,为我们揭开了海绵扑朔迷离的演化史的一角。
(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没有大脑的最古老动物
海绵动物,又称多孔动物,因其疏松多孔的内部结构而得名。早年间,人们常将地中海出产的天然海绵作为清洁用品,但现在几乎已经被人造海绵所取代。
海绵的身体结构非常简单,它们没有大脑、心脏之类的器官分化,也没有肌肉、神经系统等结构来运动或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海绵只能通过区区十多种细胞来完成生命活动,其中最为关键的叫作领细胞。
领细胞有一条鞭毛,鞭毛被一圈“衣领”包围着。海绵通过摆动鞭毛来获取食物颗粒。领细胞在形态上与动物的单细胞亲戚——领鞭毛虫十分相似,因此,100多年前,科学家就把海绵作为最原始的、具有单细胞生物特征的动物看待,认为其身上藏有破解动物起源之谜的钥匙。
领鞭毛虫(绘图 / 飞飞)
“消失”的海绵
作为最古老的动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海绵的起源时间在距今约8亿~7亿年前。因此,人们期待可以在早期的动物群落中发现大量的海绵化石。但出乎意料的是,寒武纪(约5.38亿~4.9亿年前)之前的化石记录中,竟然没有一个可靠的海绵化石。多年来,古生物学家几乎踏遍全世界的前寒武纪地层,但是一直没有发现海绵的实体化石。
为什么明明知道海绵在那里,却始终找不到它们呢?这可能与海绵的一种特殊结构——骨针有关。人们印象中的海绵是软绵绵的洗浴用品,但若是在海滩上捡到海绵,可千万别拿来洗澡,因为大部分天然海绵都是带“刺”的,这些“刺”就是钙质或硅质的骨针,是鉴定海绵的重要特征。
或许,前寒武纪的海洋环境不适合骨针的保存,使得它们在变为化石之前就被溶解了;也可能早期的海绵没有矿化的骨针。缺少了如此重要的特征,即使海绵被保存了下来,也难以被鉴定为海绵。
螺旋网格海绵表面的多级网格结构。a-d 中的白色方框分别代表一至四级方格;e 为多级网格结构示意图(供图 / 王霄鹏)
早期海绵的奇异样貌
直到最近,古生物学家在湖北省宜昌市的埃迪卡拉纪(约6.35亿~5.38亿年前)石板滩生物群中,发现了珍贵的海绵化石,它回答了前寒武纪的海绵去哪里了的问题。
新发现的化石名为螺旋网格海绵,形态犹如一只站立在海底的高脚杯,锥形的身体通过一根粗壮有力的茎与圆盘状的固着器相连。它的身体中央具有一个空腔,还可能具有出水孔,这些特征都与现代海绵如出一辙。
螺旋网格海绵的表面由规则的田字形方格构成。奇特的是,每个方格都被等分为4个形状一样的小方格,被称为二级方格。二级方格还能被进一步等分至少两次。这种连续规则分割的网格结构与康托尔集(人们最早认识的分形结构之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为了纪念描述该集的数学家,这种海绵的种名被定为康托尔螺旋网格海绵。
螺旋网格海绵复原图(绘图 / 杨定华)
在自然界中,分支状分形随处可见,从宏伟的山脉、河流,到植物的枝叶、动物的血管等等。但方格状分形结构极为罕见,仅在螺旋网格海绵和一些古生代的六放海绵(一类具有硅质骨骼的海绵)中有所发现。螺旋网格海绵和这些后世的六放海绵的形态和结构高度相似,唯一的区别在于构成网格的材料:前者由有机质组成,而后者则由矿化的骨针构成。
螺旋网格海绵的激光扫描高程图,即利用激光雷达技术获取并绘制出来的,能够精准反映化石高低起伏的图片(供图 / 王霄鹏)
逐渐浮现的演化图景
科研人员通过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了螺旋网格海绵在动物家族(谱系)树上的位置:六放海绵。这是人们首次在寒武纪之前的地层中发现确定的海绵化石,而这些海绵化石已经属于现生的海绵门类,距离海绵的始祖还有着遥远的演化距离。因此,海绵还有更久远的演化历史可以追溯,更多的早期海绵化石有待发现。
螺旋网格海绵和古生代海绵,在形态上的相似性和成分上的差异性表明,海绵曾存在一个完全以有机物构建身体骨架的阶段。而到了寒武纪,海绵和其他多个门类动物同时获得了生物矿化能力,将矿物加入原有的有机物骨架中,形成了由矿化骨针构建的骨架。当认识到早期海绵具有有机物骨架之后,寻找前寒武纪海绵便不等同于寻找矿物骨针。
螺旋网格海绵化石(供图 / 王霄鹏)
具有网格结构的寒武纪对角海绵(供图 / 王霄鹏)
古生物学家每一次细心的观察,每一次大胆的推断,都是向着更完整的海绵进化图谱迈进的一大步。
撰文 | 王霄鹏 万斌
责任编辑 | 高琳 张丽涵
运营编辑 | 张丽涵
质量审核 | 业蕾
❖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海绵宝宝”的曾曾曾……曾祖母现身记》❖
现订购2024年
定价360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