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
深圳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特区建工供图
11月中旬,第二十六届高交会期间,深圳市特区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区建工”)携“工业上楼”项目和智能建造技术成果亮相展会,引发关注。
创建5个“工业上楼”产品标准,多个项目获得“市双优”“省双优”工地、绿色示范工地称号,光明数字制造产业园实现100%个性化定制……
作为深圳市“工业上楼”重要平台企业,特区建工以“红色引擎”赋能产业发展,在建设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产业园载体,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制造业当家方面产生强大的内生动力。
“工业上楼”不是厂房简单堆叠,存在需求多元化、产业链条长、开发经验尚显不足等诸多难点。为此,特区建工找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共振区”和“关键点”,推出“行走一线”“众心成城”“结对共建”3项行动,保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
在“行走一线”行动中,特区建工常态组织党员下沉一线,走园区、进企业、访车间,持续总结深圳“20+8”产业集群企业生产空间特点,打造“大底座、宽柱距、重荷载、高层高”特点的优质产业空间项目。
同时,特区建工紧扣“一切围着产业发展干”的工作主线,定制化建设、产业链招商“双轮驱动”,全力解好招商引资“方程式”。
方法上“破题”,推动厂房定制与招商“同生共长”。特区建工集团党委实施党员结对服务企业工作机制,项目开工即启动园区预招商,由党员主责为企业制定“一对一”服务方案,解决不同企业环保、减振、交通、载重等问题。
行动上“破茧”,推动产业链与招商“提质增效”。特区建工集团党委瞄准“20+8”产业集群龙头、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精准绘制“链主”企业招引促进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相关项目和配套企业,打造竞争新优势和良好产业生态。
此外,特区建工打造助企“服务部”、暖商“秘书部”、促企“信息部”3个平台,实现入伙即投产、入园即全生命周期服务,以及智能化运维,支撑全周期多维度赋能园区运营。
“服务部”由党员干部挂帅,加强业务部门及政府验收主管部门协同,联合园区入驻企业在验收前开展基础装修,大幅缩短企业后期施工时间,提高投产速度。深圳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首批投产企业从接房到启动生产不到60天,7天左右完成搬迁并顺利投产。
“更强党建”统领工业上楼“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业务运营至今,特区建工实现零安全事故、零危害事故、零污染事故的“三零”目标。
其中,深圳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已成功签约37家优质企业,专精特新占比近九成;完成艾克瑞、柯赛标识等19家企业厂房定制;龙岗园山眼镜智造产业园项目吸引慧明眼镜、柏琪眼镜等多家产业龙头进驻,招商率突破60%。
各大园区送上市场、技术、人才、金融、政务等一揽子增值服务,累计惠及56家优质成长型企业,为25家企业获取超7亿元贷款,助力3家企业拓展市场,增加近1000万元收益,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下、发展好,以“工业上楼”推动实现产业质效更上层楼。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