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云南昆明,在众多游客和网友的追捧之下,大牯牛山在网上“火”了。然而,人气攀升带来的火热氛围,却给这一“网红景点”带来了意料之外的代价,那就是一把又一把焚山之火。
日前,有当地居民发帖曝光,称近期频繁有外来游客放火点燃山上的灌木,以此取暖作乐,并附上视频作为证据。视频中,在众多游客的围绕之下,熊熊烈火照亮了整片天空,令人感到心忧和心疼。
人们心忧,是因为在山上点燃野火,将会带来极其严重的消防隐患,火势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人们心疼,则是因为许多被烧的灌木可能都是珍贵美丽的高山杜鹃,一把火下去,不知要何年何月才能再度长成。然而,与这份心忧和心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社交媒体上,不乏有人以赞美的语气,将大牯牛山燃烧着的样子形容为“美好”“浪漫”。赞美这一场景的人,未必都亲自做出过放火烧山的举动。但从本质上看,所有抱有将山火“浪漫化”心态的游客,都为烧山行为在当地日益流行的现象增添了一份“助推力”。
对于放火游客的所作所为,以及那些“赞美山火”的声音,不论是曝光此事的当地居民,还是通过视频关注到这一现象的热心网友,都倍感愤怒,希望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并对其作出相应处理。11月18日下午,昆明市东川区林业和草原局通报称,已联合区公安局、碧谷街道成立调查组,迅速启动相关调查核实工作。目前联合调查组正对生火人员、过火面积及受损植被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调查结果将第一时间向社会和媒体公布,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置。
有关部门的回应,意味着此事必然会有一个正式的处理结果,大牯牛山上的植被不会白白被烧。而这也为更多旅游者留下了警示:出门在外,还需对自然多一分敬畏、对规则多一分尊重、对自己多一分克制。在旅游途中,释放天性没有错,但无论何时何地,都决不能把危险和不负责当成所谓的“浪漫”。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不仅会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给其他人带来困扰,其自身也将付出相应代价,为其行为的后果埋单。
很多人都听过一句标语,叫做“放火烧山,牢底坐穿”。虽然在法律实践中,不是每个在山上点火的人都要走到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地步,但这句标语传递出的信号十分清晰,那就是在山上放火十分危险,绝不可取。对于那些到大牯牛山旅游的人而言,这一常识早在他们踏上旅途之前,就该在他们的心里深深扎根。现实中,没有多少人会在日常生活中,到自己居住的地方附近“点火点着玩”。但是,旅游这个特殊的场景,加上“野山”这样一个自带浪漫氛围的环境,很容易让一部分人热血上涌,失去理智,忘记法律与规则的约束,甚至将违法违规的行为扭曲为值得称道的事,于是才有了视频中令人心痛的那些场景。
对此,社会舆论还应亮出鲜明而坚决的态度,让所有人清楚地认识到:放火烧山也好,其他违规行为也罢,这些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不负责任的行为,在任何意义上都毫不“浪漫”。只有让烧山者付出足够的代价,未来才不会再有人干出这种过分的事。与此同时,当地有关部门也应从严处理这起事件,对于带头放火、造成严重影响的人,该罚就罚、该关就关、该诉就诉,以此形成震慑,让人意识到:什么样的事做不得,什么样的火放不得。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