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毛主席的儿子,我们的第一念想一定会提起毛岸英这个人物,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毛岸英属于最受主席器重的儿子,后来他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也是人们最为惋惜的人物,从毛岸英的经历来讲,他小时候可谓吃了不少苦,父亲很早就出去革命了,他和弟弟相依为命,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毛岸英到达苏联以后,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到了苏联以后,毛岸英开始勤工俭学,之后更是加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这个时期可以说是毛岸英的快速成长期,并逐步发展成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
在苏联渡过了几年之后,毛岸英回到了祖国延安,据说当时在机场,岸英一下飞机就直奔主席,主席也是很激动,可接下来就是该怎么安排岸英了,按理说岸英在苏联学的是军事,又参加过卫国战争,获得了中尉军衔,是标准的军事干部,可主席一开始就安排岸英上了“农业大学",等到建国以后,主席又安排岸英到工厂当车间主任,并且对岸英说,要做好长干十几年的准备,那么主席这样安排岸英的深意是啥?
毛岸英
我们其实可以这样分析,第一毛岸英自小离开了主席,到了苏联以后,其生活习惯也逐渐洋派,回国以后,这种习惯也就不太符合我根据地的民情了,要知道,我军的原始面貌是中国工农红军,,其中工人和农民是主要力量,所以要想了解中国的革命情况,就必然要了解农民和工人的生活情况,至于为啥不让岸英到作战军队中任职,这就于毛主席的早期经历有很大关系,我们都知道,主席早期当过小学教员,教员这个称号也是这样来的,准确的说,主席的早期就是一个单纯的文人。
等到主席领导秋收起义之后,才逐渐开始接触军事指挥,这种情况是主席看透了要想打败反动派,就必须要“枪杆子出政权”,可从本心来讲,主席还是喜欢教书育人多一些,所以在打仗的时候,主席他可以在前线指挥,可他却常常不配一刀一枪,有一次在战斗中,警卫员把驳壳枪递给主席,主席却讲:“要是我毛泽东都拿起了枪,这工农红军也就没救了”,从这里也可看出一句话,那就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影视剧中的毛岸英
所以主席对岸英也是这种培养,就说,军事指挥要懂,但不一定要到军队中工作,而且在几十年的武装革命中,我军涌现出了数个军事将才,如粟裕 林彪 刘伯承 陈赓等,所以毛岸英加入军队,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意义不是太大,就说毛岸英在军事上有一定的见解,但距离林彪粟裕的水平还是远远不如,基于此,建国以后,工厂成了毛岸英的第一去处,建设工业强国,这没有毛病,可没有想到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毛岸英主动申请加入志愿军,这才有了后面的事。
同时这种情况也不是单一的存在,朱德总司令的儿子朱琦也是,他都在军队中当上团长了,按理说凭借朱琦的战功当师长都可以,可朱老总却说,再当下去也没有意义,不如去学点技术,去火车上烧烧锅炉吧,这好歹也算是一门技术,就这样,朱琦成了一名烧锅炉的师傅。
志愿军司令员彭老总
图片来自网络(含百度搜索)探究真实历史 宣传正能量 无不良之引导
以上原创 抄袭必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