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摄影师植田正治,一直自称是业余摄影师。
专业与业余的区别,在于这个人是否吃的是摄影这碗饭,拍下的照片是否产生相应的收入。而业余摄影师则不以金钱为目的,他们只是因为爱好才去拍照。简单来说,一个人对摄影的态度是区分他专业或业余与否的依据(其实并没有什么必要区分)。
工作业余
在公司,经常听到对方说:你是专业的,听你的。听到领导说:要展现我们的专业性。前者是甩锅不担责的常用话术。后者是工作本身其实没有很专业性壁垒的自我强心剂。可是除了高精尖的行业,维持社会生活运转的哪有那么多专业性。大马路上行走的多是业余人士。但不是对于马路、对于生活的热爱。只是在被制定的规则下,对于生活的勉强维持。维持,需要自我安慰的强心剂。
观点业余
与自我和解,本是一个人的内心纠结。当这件事被学术研究,是哲学。当这件事被摆在网络讨论,是利益。网络上太多观点,看似高谈阔论,仿佛置身时代最前沿,但是仔细聆听,只是不断地重复自己的观点,用自己身边的生活事件来丰富。没有实际的数据、没有实际的分析做支撑。最终只是沦为摇旗呐喊(这也像是公司中的晋升PPT)。可是,这正适应了这个短平快的浅层思考时代。
思考业余
于是有人说,“不要对瞬时消息消耗过多精力。不要让“郑州大学生骑车”、“麦琳杨子”这些短瞬的、热议的、无意义的信息充斥你的大脑。需要深度的思考。”
叹口气。一个想思考的人,对于其没有无意义的信息,只是摘选的问题。如果说社会事件算是无意义的信息,转头却又热议“国足”“峰哥”,甚至前不久还在谈论“陈震”“留几手”。这无异于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双标圣母。是否为另一层面的精致利己主义?就像又有人评论,现在资讯太过发达,影片解说、速通仅仅是为了获取资讯,所以像《等待戈多》这种探讨隐喻的意识流书、戏剧不会很受到欢迎。这也是一种选择的问题,资讯或是感受。虽然我也十分讨厌影片解说,但是不能说我选择了A,就要一定要批评B。在非专业的事情上争个高低,就如在某书的评论里杠精、晒自拍,是愚蠢且业余的行为。不要用你的影响力去操控人的喜好。
只希望可以开心地业余地活着。就像植田正治说的,其实并没有什么必要区分专业与业余。
生日快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