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全球的沿海国家,大都是沿海地区比内部地区发达,缅甸南方濒临印度洋,这里确实是缅甸最发达的地区,最大城市仰光就坐落在印度洋旁的河口处。

然而,“沿海就发达”放在缅甸身上并不完全准确。缅甸拥有3200公里海岸线,其中若开邦独占110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开拥有漫长海岸线

从地理位置来看,若开邦似乎应该是缅甸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至少肯定比战乱不休的缅北要富裕,事实上坐拥漫长海岸线的若开邦是缅甸最穷困的地区。

若开有着怎样特殊的历史?位置优越的若开邦为什么混成这般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沿海而居的若开人

一、千年古国——阿拉干

缅甸地形条件优渥,缅族聚居在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浇灌的中心平原地带,缅甸南侧临海,北东西三面的山区中生活着大量少数民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开邦在缅甸的位置

缅甸境内西侧的若开山脉将其与缅甸核心部分隔离开来,若开在古代被称为阿拉干,长期作为独立国家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缅甸地形

从地理上来看,若开位于东南亚与南亚的交界地带,更是佛教与伊斯兰教、印度教文明交融的前沿地区。

若开人与缅人并不同源。受邻近印度文化影响,公元前2世纪,阿拉干出现了印度化封建王朝,这远比缅甸国家出现的要早。受若开山脉阻隔,阿拉干保持独立发展,而非缅甸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拉干王国历史比缅甸悠久

7世纪中叶,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白狼羌南下并于9世纪占据伊洛瓦底江流域。白狼羌皈依佛教,最终形成缅族。一些缅人穿越山脉抵达阿拉干,将佛教带到这里,此时的缅人政权和阿拉干是互不统属的两个国。

若开山限制了阿拉干与缅甸核心地带的经贸人文往来,反倒与孟加拉形成了一条南北走向的沿海区域通道,两地连接更为紧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开山脉

孟加拉地区地处恒河下游,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是南亚次大陆上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一直是南亚文化向东传入阿拉干的桥头堡。

10世纪前后,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商人的脚步传入孟加拉,随着穆斯林信众增多,伊斯兰教开始向邻近的阿拉干传播,当地形成佛教-伊斯兰教并立的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斯兰教东传

蒲甘帝国不满足于伊洛瓦底江流域,试图扩大疆土,自10世纪起,缅甸不断入侵阿拉干。

1118年,缅甸首次将阿拉干纳入版图。但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若开山脉是缅甸君主推行统治的障碍,阿拉干保有较大自主权。

13世纪末,在内乱和蒙古入侵下缅甸陷入分裂,阿拉干再次独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拉干恢复独立

阿拉干人保留了佛教信仰,同时加强了与孟加拉的联系,借此对抗缅人的威胁,阿拉干贵族就保有伊斯兰样式头衔、姓名。

缅甸多次试图重占阿拉干,若开山脉为阿拉干提供了绝佳保护,缅族统治难以维持,孟加拉等地穆斯林也会帮助阿拉干人对抗缅甸。从13世纪到18世纪,阿拉干王国与缅甸形成并立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斯兰-佛教双重底色的阿拉干

1785年缅军翻越若开山脉再次征服阿拉干,当地11万穆斯林(占若开人口30%)中,7万人被杀,3.5万人被驱赶到孟加拉,阿拉干佛教人口比重大幅上升,文化上更加趋同于缅族。

由此看来,历史上多个缅族政权都试图征服阿拉干,若开山脉的保护和缅族不断的内斗,确保了若开的独立。

若开人和缅族离心离德,特殊地理位置让若开人能够吸纳伊斯兰文化,和孟加拉关系紧密进一步巩固了其独立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拉干风景画

直到18世纪末,缅甸才通过武力压制和文化同化逐步消化了阿拉干。除了缅北,若开是最后一块儿并入缅甸的领土,随着殖民时代到来,若开又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二、若开梦魇

缅甸立足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流域,不断向四周山地扩张。征服若开之后,缅甸又在19世纪初征服了缅北,并以此为踏板染指今印度东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开被缅甸征服

不断西进的缅甸与正在南亚殖民的英国迎头相撞,此时英国已征服孟加拉并向东扩张,英缅在今印度东北利益冲突加剧,最终引发第一次英缅战争。

缅甸无力战胜英国,被迫割让沿海的若开和德林达依给英国,英国将其作为进军缅甸内陆的前进基地,若开再度脱离缅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人来了

英国于1852、1885年对缅甸发动战争并彻底兼并缅甸,将其变为英属印度缅甸省,是英国向中国西南和东南亚扩张的桥头堡。

下缅甸(缅甸南方)土壤肥沃,稻米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英国从孟加拉引入大量穆斯林,印度洋边的港口仰光取代内陆平原的阿瓦、曼德勒等城,成为缅甸的经济文化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开在英国殖民体系中没有存在感

邻近孟加拉的若开是穆斯林主要落脚地,但英国重点开发地区是缅族聚居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当地成为全球重要稻米产地,若开的发展依然滞后。

英国在殖民地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穆斯林在缅甸根基较浅,很难反抗英国的统治,英国借此拉拢穆斯林移民压制缅甸佛教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缅甸是佛教国度

至1922年增长到22万,穆斯林占若开人口的40%(22万人),随着穆斯林的增加,若开北部伊斯兰化了。

在英国扶持下,一些穆斯林商人兼并佛教徒土地,他们驱使缅甸人为他们劳动。对资源的竞争和不同的宗教信仰让穆斯林与缅甸人矛盾加剧。缅族、若开族将穆斯林看作英国殖民者的帮凶,开始频繁袭击穆斯林移民。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于1942年5月占领缅甸。英军组织了一支由孟加拉穆斯林组成的“V支队”,他们被派往缅甸执行侦察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

V支队潜回若开后却大肆摧毁佛教徒的佛寺村庄,至1945年二战结束,约10万缅甸佛教徒死在了V支队枪下。

1945年英军重占缅甸后,若开北部已尽是穆斯林聚居区,当地佛教徒村庄尽数被毁,民族隔阂加剧,“北穆南佛”格局定型。

二战后,英国无力维系其庞大的殖民地。英属印度独立为印度和巴基斯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橘色)与巴基斯坦(绿色)

1947年,缅甸独立运动领袖昂山将军组织缅甸各派、各民族签署《彬龙协议》,各方同意组成统一独立的缅甸,次年缅甸独立。

缅甸在缅族聚居区建立了7个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则建立了7个邦,阿拉干人聚居区建立了若开邦。若开取代阿拉干,成为这片土地和世居民族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个民族邦

当时,缅甸境内的数十万穆斯林移民后裔多居住在若开邦。在若开语中,穆斯林被称为Rohang,二战后该词演变成缅甸境内穆斯林后裔的自称——Rohingya(罗兴亚人)。

罗兴亚人不想和信佛的若开人生活在同一个行政区,他们要求从若开邦分离出来,建立属于穆斯林的邦,激进者甚至要求将若开邦北部并入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兴亚人聚居区(红色)

罗兴亚人武力对抗缅甸政府和若开人,若开邦战火不断,缅甸不再承认罗兴亚人的缅甸法定民族身份,改以孟加拉人或吉大港人来称呼他们。

20世纪50年代,缅甸是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人均GDP居亚洲前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缅甸盛产稻米

动乱让若开无法享受稻米出口带来的经济红利,纵使若开邦有长达数百公里的海岸线以及优良的海港,也很少有稻米从动乱不休的若开港口出海。

缅族控制的中央政府认为《彬龙协议》赋予少数民族过多权利,不利于中央集权。20世纪50年代,缅族把控的中央政府推行“大缅族主义”,企图同化和控制少数民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缅甸是多民族国家

为求自保,缅甸各民族相继成立了民族地方武装(民地武)。

1962年,缅甸军方发动政变建立军政府,军方开始强硬打击民地武。周围环境的变化也加剧了罗兴亚人的独立运动。1971年,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肢解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独立。罗兴亚人频繁袭击若开人和佛寺,想要连人带地并入孟加拉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夹缝中的若开

1977年,缅甸军方发动“龙王行动”,大规模清剿罗兴亚人聚居区,弹压罗兴亚分离势力。

若开人也是“大缅族主义”的受害者,但当军方号召“检举非法移民”时,若开人大为拥护。毕竟同为佛教徒,缅族和若开族在驱逐穆斯林的看法上是一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兴亚人

在若开人看来,罗兴亚人就是那些曾剥削压迫他们的孟加拉穆斯林后裔,他们压根不应该出现在缅甸的土地上,龙王行动致使20万罗兴亚人逃往孟加拉国。

1988至1992年,缅甸军政府强征罗兴亚人土地、制定了种目繁多的税项,这引发第二轮逃亡潮,约25万罗兴亚人逃往孟加拉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焚毁的罗兴亚村庄

至此,若开地区在殖民入侵、宗教对立、民族冲突的轮番袭扰下度过了20世纪。穆斯林的到来,彻底改写了若开邦民族和宗教力量构成。在若开原有的缅人-若开人民族冲突基础上,又增加了穆斯林-佛教徒的宗教冲突。

三、永不妥协

进入21世纪,缅甸军政府半个世纪的失败统治没有解决中央和地方的问题,经济发展也陷入停滞,缅甸沦入亚洲最落后国家之列。民众激烈反对军政府统治。

为转移国内矛盾,罗兴亚人成为缅甸政府开刀的重点对象,若开地区冲突的频率和烈度不断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兴亚难民

缅甸有限的发展资源开始向仰光等军政府控制的主要城市集中,若开山脉在古代为若开地区独立发展提供了重要保护,如今却成为若开邦发展的重要障碍。

由于国内动乱不休,缅甸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修建足够多的连接若开邦与缅甸核心地区的道路。缅甸本就经济落后,可若开邦连落后的缅甸国内统一市场都难以融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灯光稀疏的缅甸

无休止的动乱,让若开地区发展陷入停滞,若开人对缅甸军政府愈发不满。

2009年,若开族人通米良成立若开民族联盟, 同时建立起武装组织若开军。为躲避打击,若开军前往缅甸最北部的克钦邦,投靠实力较强的克钦独立军。

到2013年,若开军规模突破千人,羽翼渐丰的若开军决定“回归若开邦”,他们在若开邦建立大量据点,不断同缅甸军政府和罗兴亚人武装发生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开军南北开花

与此同时,罗兴亚人组建的罗兴亚民族军、罗兴亚救世军组织频繁袭击缅甸军方目标、村镇佛寺。仅2012至2017年间,双方就爆发了9轮大规模冲突,波及缅甸全国多地,冲突造成72万罗兴亚人逃往孟加拉、马来西亚等国。

缅甸政府认为自己的作为无可指摘,他们不承认罗兴亚人作为单一民族的存在,罗兴亚人的长相肤色、宗教信仰都与缅甸主流社会大相径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教徒反对罗兴亚人

罗兴亚人被看做殖民历史的残留物,是当初英国人口政策延续至今的恶果,况且罗兴亚人势必抢占佛教徒的土地、教育等资源,缅甸政府和民众绝不会接受罗兴亚人。

但随着若开军实力的膨胀,缅甸军政府很快发现,来自若开人的威胁已超过罗兴亚人。

2019年,缅甸军方宣布若开军为恐怖组织。自此若开军取代罗兴亚人武装,成为缅军在若开邦境内主要的打击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夹缝中的若开

2021年,缅甸军方发动政变再次推翻民选政府。动荡的局势让缅甸各地的民地武蠢蠢欲动,若开军就在若开境内同缅军发生激烈冲突。

至2023年,若开军规模突破3万人,民地武遍地开花的背景下,缅军疲于应付,若开军趁机对若开邦内的缅军据点发动全面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开军领导人通米良

至2024年初,除了若开邦首府实兑等个别城镇,若开军已控制若开邦95%的土地。若开人看似距离“重获自由”仅一步之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开军控制区(米黄色)与缅军据点(红点)

受到战争影响,若开邦国际和国内贸易路线均已关闭,若开现有的主要港口仍在缅军控制下,国际援助的物资和货物难以运抵若开。

国际社会经常把缅北看作缅甸最混乱、最落后的地区,实际上缅北只是少数民族同缅族的冲突,缅北玉石、木材等资源禀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的贫困状态。只要当地民地武愿意,货物就可以通过铁路、公路、河运顺畅的运往缅甸南方或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缅北面向中国

反倒是若开邦,除了若开人-缅人-罗兴亚人的民族冲突,还有穆斯林-佛教徒的宗教冲突,缅甸-孟加拉国的难民处理问题,若开山阻断了若开邦与仰光等缅甸主要城市的联系,致使若开邦产品进出困难。

日益激烈的冲突让若开邦人大规模失业,大量土地抛荒,恶性通货膨胀和粮食产量大幅下降等问题接踵而来。

2024年,若开邦稻米产量预计9.7万吨,仅为2023年的34.4%,只能满足若开邦20%的需求。同时,若开邦境内难民数量却从2023年的18万激增至2024年的81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开破落的乡村

截至2023年,缅甸人均GDP 1187美元,居东南亚倒数第一位。而战乱下的若开邦人均GDP已不足1000美元,基本上和非洲的马里、冈比亚这类国家一个水平。

其实,若开邦的地理位置本是老天爷赏饭,如果殖民者不挑动民族、宗教独立、军政府不推行“大缅族主义”,若开本可以是缅甸对接南亚,联通印度、孟加拉国的海上交通枢纽。中国将若开作为中缅油气管道起点,印度投资若开港口都是出于对若开沿海位置的看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缅油气管道

可惜现实没有如果,若开是缅甸矛盾最多、最复杂的地区,这一点连“电诈满天飞,见人噶腰子”的缅北自叹弗如。如今,若开军几乎要占领若开邦全境,中国、印度在若开邦的投资已难以取得效果。

纵使若开热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如果不能逐一打开宗教、民族、中央-地方之间盘根错节的矛盾,战乱之下的若开还将继续在贫穷中游走,纵使良港众多,若开邦也只能背负着“缅甸最穷省份”的帽子望洋兴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物资匮乏的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