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胜利街道锦华社区是一个油地融合的老龄化社区,服务居民2880户,5870人。有党员718名,文化骨干387人。社区成立之初,存在油地融合难、居民参与难、服务提升难的三大治理难点。社区坚持以文化服务为主线,破解社区治理难题,从2019年移交到2024年的交心,文化传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区实施“文润锦华”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以打造“红土地上的文化树”为导向,通过书、写、画、诵、舞,来挖掘社区文化故事、促进邻里文化延伸,将石油精神升华为锦华奉献精神,打造书写锦华、墨染锦华、红领锦华、传诵锦华、舞动锦华5个锦绣华章子品牌,用文化活动点亮群众精神生活,传递“锦上添华 幸福家园”社区精神。截至目前,社区已成功孵化33支社区社会组织、12支志愿服务团队,和15个共建单位以及多家爱心商家、党员志愿者,共同打造了2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写锦华

说到书写锦华,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锦华一区党总支书记丁兴农。胜利日报社退休的总编辑丁兴农老师,在退休后的第一次主题党日上写了一段话,“他说希望将余热奉献在社区,用自己的特长来传承社区的精神”。一个人的初心故事带动了一个支部,没有阵地就到家里,不能正规印刷就用笔写,客厅小报成为了社区一道风景。2020年8月20日,锦华之声编辑部成立,10月创刊,发行第一期报纸。到现在,已经发行47期,常住编辑也从原来的1个人壮大到了9+17人,从一个小区到了涵盖整个锦华工作区。2024年10月15日的《1964,他们正年轻》石油回忆录发布,一路走来,支撑他们的就是“一人行一起行”的理念,“共同来讲好居民自己的故事,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榜样”。

墨染锦华

以“文竹书画苑”志愿服务队为主体,日常交流学习的前提下,还会认领社区写春联、送福祝寿、宣传栏更换、跟着爷爷学书法等志愿服务项目。社区积极链接资源搭建平台,将17位老同志的129幅作品走进了东营市文化馆的展览厅,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线上线下展览,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价值感和幸福感,也更加坚定了他们跟着社区走、传递社区精神的决心。

红领锦华

社区通过开展唱红歌,文艺汇演、楼头生日宴等活动,让文娱团队走家串户,以合唱、戏曲等形式为居民送去关爱。老兵合唱团自主创作并编排了《锦绣年华》这首社区之歌,其合唱版、童声版及独唱版在锦华社区广泛传唱,不仅唱响了锦华,也唱响了东营。同年9月,合唱团的27位老同志更是将歌声带到了淄博。这首歌曲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锦华精神、胜利精神及东营精神的深刻内涵,正如歌词所述:“我们都是一群最亲的人、我们都有最暖的家”。

传诵锦华

锦华社区风诗社的社员们深入企业、学校,并抵达黄河入海口,尽情咏诵其原创诗歌。他们精心收集整理所有诗歌朗诵作品,并于今年5月正式出版了《江山如此多娇》诗集,不仅激发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促使更多居民走出家门,还凝聚了社区的向心力,为家园建设贡献了众多宝贵建议。此外,通过诗歌朗诵活动,他们还选拔出优秀人才,组建了锦华播报团,每日上午及下午,利用社区的幸福广播站,将优秀作品及事迹人物故事广泛传播至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舞动锦华

以锦华艺术团为主的锦华文娱团队,自编改编创作舞蹈,义演商演结合,进学校进商家,传递舞者风范的同时还开办公益课堂,培育更多的爱好者。目前,团队的部分成员已发展成为邻近社区及小区的指导老师与居民骨干。我们传播的不仅仅是舞蹈的培训知识,更是居民内心深处的热情与奉献精神。正是凭借着这份热爱与情怀,锦华文娱团队得以不断发展壮大,越走越远。

该项目取得显著成果,已成功举办大型文化活动36余场次,出版社区报刊47期,组建6支服务团队共计358人,为万余名居民提供了服务,并设立了21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使居民在家门口即可参与各类活动,社区先后荣获优秀志愿服务社区、最美老干部志愿服务组织等多项荣誉。(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记者 商尧)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