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材镇在炭河古城——黄材盆地核心景区这个“中心”的带动下,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大力实施“旅游+”战略,带动黄材镇周边6000余人实现就业,拉动全域数十亿元的产业发展,形成了“旅游+农业”的融合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小果子”换“大收入”
2018年,炭河古城开业,往来如织的游人让这里重现千年前的繁华景象。
在家务农的尹富冬眼光独到,行动迅速,成立了建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了村里200多亩地,种植了火龙果、草莓、黄桃、李子等28种水果,“百果园”里一年四季能够不间断供应水果。
“我这里产出的水果根本不用自己找销路,都是来往的游客采摘带走了!”尹富冬告诉记者,在百果园“上班”的村民多的时候超30人。“不算土地流转的费用,我一年人工工资支出达20多万元,2023年水果销售收入超过了70万元。”尹富冬说。
村民在百果园里的主要工作是给果树修剪枝叶、除草。“果园长期有事做,离家也近,我每年能从这里领走2万-3万元工资,顾家赚钱‘两不误’。”村民熊旭良介绍。
据悉,目前黄材镇共有824家企业、45家专业合作社种植水果和家庭农场,全镇累计种植水果面积超3500亩,产量5250吨,产值4200万元。随着水果产业发展逐渐专业化,村民们看到了盼头,也尝到了“甜头”,水果经济不仅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更激活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空房子”变“钱袋子”
一到假期,研学活动逐渐火热,黄材村四组的姜柳青夫妇就要忙得脚不沾地。
姜柳青家推门可见炭河古城,地理位置优越,家中孩子都在外打工,家里就剩夫妻俩,空余房间全与当地青铜王国研学营地民宿项目签了约。
“我们家10间房安排了41个床位,还可以承包学生的伙食,这样一来,闲置房和闲人都有了工作、有了收入。”姜柳青介绍。
据了解,2021年下半年,黄材镇成功引进青铜王国研学营地民宿项目,将“千手”爱心大屋安置区农户的空置房整合成民宿营地,以“公司+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开始运营,农户通过专业培训,取得餐饮、客房服务上岗证,统一配套设施、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住宿标准。
“我们营地整合了20余户房屋资源 ,每户可接待20—40人 ,可以容纳800余人,这也为户主们创造了一定的收益。”营地负责人陈婷介绍。
“景区每年预计能够带来研学人数超2万人,群众每户可增收3-4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15万元左右!”黄材村党总支副书记张宁永表示。
依托炭河里遗址,黄材镇展示的青铜文化、西周文化和宁乡民俗文化让游客流连忘返;与此同时,深耕秀美山水,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整合开发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千佛洞、龙泉漂流等景点景区,绘制乡村旅游新画卷……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劲的“红利”,基础设施更完善,不少村民开起了农家乐、土特产店、民宿等,搭上发展的快车道。
“小辣椒”成“大产业”
“唐辣子食品加工厂入驻黄材之后,我们既能通过销售自家种植的辣椒赚钱,还能在厂里打工拿工资,挺不错的!”黄材镇当地村民姜正文介绍。
姜正文口中的唐辣子食品加工厂(简称:唐辣子)是一家以辣椒为主要原料的现代化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017年入驻黄材镇,2020年认定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产辣椒酱达6000多吨。
“我们可以帮助农户解决辣椒滞销之忧,辣椒市场价格高的话,农户可以自己售卖,市场价格低的话,我们以保底价格收购,农户种多少我们收多少。”唐辣子负责人唐正良告诉记者,公司带动黄材镇辣椒种植面积增加至近7000亩,累计带动周边农户用工20万人次,为困难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实现劳务创收300多万元。另外,通过技术培训、产品回收和吸纳就业等方式,带动88户327人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每年保底支付集体经济组织分红资金19.904万元,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力量。
据了解,唐辣子还组建线上营销团队,结合线下实体营销,充分挖掘当地“土特产”,通过电商直播基地进行推广,并成立了“芸上炭河”公司,将民宿产业与景区、文化、农业等传统产品深度融合,形成“民宿+”乡村旅游模式,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民宿+”乡村旅游模式,进一步用活黄材农文旅资源。
“农文旅融合发展为黄材带来了人气,不仅引来外地游客,也吸引村民返乡创业;凝聚了财气,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增长,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赋予了灵气,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黄材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黄材镇充分挖掘、利用好资源资产,不断将农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扎根“沃土”结“硕果”,探索形成了一批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黄材模式”。
(值班领导:张益华 审核:闵滔滔 统筹:刘石江 刘静 校对:鲁应龙 易荷花 记者:李向 编辑:刘欣 )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