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金子莘
新“国九条”发布以来,证监会按照全面加强金融监管要求,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对证券公司投行业务的监管也持续强化,以此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推动中介机构提供高标准的专业服务,强化执业能力建设。陈夕是广发证券投行科技与信息技术群组的一名股权项目负责人,作为资深的一线投行从业人员,他也感受到了行业正在发生变化。
“对投行员工来说,长期出差的生活节奏,高强度的工作环境,频繁更换的项目驻地都是投行执业中的真实状态”,陈夕笑称投行人是真的“四海为家”。但他也深知,每一次的保荐都是对企业未来的承诺,每一次的路演都是对投资者信任的回应。他必须保持乐观的心态,迎战挫折,解决问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这种专业与敬业的精神,正是广发证券金融青年的缩影。坚持长期跟踪项目,实现产业链全覆盖;服务做深做细,为企业保驾护航;紧跟监管动态,压实“看门人”责任——这是陈夕的坚持,也是广发投行人的共同愿景。
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跟踪服务
广发证券深耕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范围辐射全国,坚持为客户打造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跟踪服务一直是广发证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广发证券的长期坚守,一直得到服务企业的广泛认同与好评。
陈夕提到自己参与的一单IPO保荐业务,发行人是国内某知名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广发证券早在2014年就帮助该公司完成股份改制,次年又帮其完成新三板挂牌。往前追溯二十年,广发证券还服务了该企业的一家兄弟公司,保荐其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可以说与该企业保持了长期且相互信赖的关系。正因为有了前面这些长期的合作作为基础,后续承接其IPO保荐业务也就顺理成章。
当年最早服务该企业的广发团队,有些已升任公司的管理层,有些依然奋斗在投行一线,有些已转做后台,有些早已退休,陈夕感慨,“广发证券用了几代人对客户进行长期陪伴式的服务。虽然这次IPO项目组已经完成了新老交替,但是企业始终还是相信广发的品牌,相信广发的专业性。”
上述企业主营汽车智能网联终端产品,属于汽车电子产业细分赛道,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广发证券践行了“一个广发”的服务战略。
在为服务企业筹备IPO投行团队的时候,广发证券投行行业群组与投行区域团队共同组建了针对企业的IPO项目组,整合了行业群组的专业优势和区域投行的地域优势。同时,得益于在汽车产业赛道的多年积累,投行科技与信息技术群组还专门设有汽车电子行业研究小组,对汽车电子赛道进行持续的行业研判和跟踪。
在保荐该企业上市时,汽车电子研究小组对行业发展过程中技术驱动因素、市场竞争格局、政策环境等维度的深度认知也为企业提供了精准、专业的建议及整改意见,另外,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的行业研究部门也协助投行部门,帮助项目团队分析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挖掘公司业务增长的底层逻辑,从行业研究的角度为客户赋能。
不仅如此,广发证券还长期坚持深耕全产业链赛道的市场服务策略。以汽车产业赛道为例,广发证券已经成功为特锐德、华阳集团、福田汽车、标榜股份、雪龙集团、广东鸿图、奥特佳、浙江世宝、云意电气、正裕工业、双环传动、光弘科技等优质企业提供多元化、定制化的资本市场综合服务,在业内积累了良好口碑。
因为始终坚持长期主义,广发证券投行具备深刻的行业理解能力并能够对保荐企业进行精准定位,充分挖掘、呈现公司亮点及发展潜力,为企业梳理核心竞争力与业绩增长逻辑,并定制多元化、全方位的资本市场综合服务。
提升投行执业质量,助力企业稳健前行
据陈夕介绍,企业上市是一个复杂且持久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环节,也需要应对随时袭来的变化与挑战。
在初次了解到该智能汽车企业的IPO诉求后,陈夕所在的项目团队第一时间基于发行人的自身情况提供了专业的上市方案,并确定审计机构及法律顾问,组成中介团队。
随后,陈夕带领团队立马开始项目尽调,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法律风险等潜在问题,并为企业制定合理的整改方案,确定申报时间计划表。在逐步推进上市的过程中,广发证券牵头对公司董监高、主要股东等辅导对象进行上市及资本市场辅导和培训,全面建立证券市场知识体系,为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做好充分准备。
提到具体的展业细节,他介绍道,“在公司IPO上市过程中,客户走访是核查收入真实性的重要程序,也是核查工作的难点之一。”
走访过程往往涉及面广、核查精度细,核查程序需要发行人、下游客户配合项目团队完成,但也会影响公司业务人员、访谈对象的正常工作,产生抵触情绪也是常有的事。
以上述智能汽车企业为例,公司是汽车产业链一级供应商,主要客户包括国内自主品牌主机厂商、产业链龙头和全球知名物联网企业,在规定时间内要求这些行业巨头协助项目组完成走访核查,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在制定走访计划前,项目团队已经向发行人管理层解释了走访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取得了业务人员的理解,走访过程中,项目组全员行动,责任到人,按照既定线路严格执行,最终按时完成任务。
陈夕回忆起走访时,有一位同事独自前往另一座城市访谈,路上乘坐的出租车突发交通事故,导致她手臂擦伤,眼镜也摔坏了,但是考虑到访谈对象推掉会议配合项目团队工作,她还是选择优先奔赴约定地点访谈。
他感慨,“投行工作不仅是一项拼体力、拼脑力的职业,还要面对紧张的工作节奏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但他认为,广发证券坚持长期主义对业务开展助益良多,经过多年努力,积累了不少行业的良好口碑,很多业务机会都来自业内的客户信任与市场认可。
陈夕说,“IPO是一家企业从非公众公司向上市公司蜕变的过程,尤其目前投行业务审核环境收紧,项目周期漫长且不确定性较大的背景下,对项目团队来说更要保持专注,时刻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挂在头顶。”
IPO审核周期长、不确定性大,项目团队时常需要处理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忙碌之余陈夕会为团队打造独有的放松方式及良好的工作氛围,也会在紧锣密鼓的保荐工作中为企业提供情绪支持。
作为项目现场负责人,为了保证团队成员身体健康、心态平衡,保持工作效率和专注力,定期会组织团队锻炼身体,比如跑步、打篮球、打羽毛球等等,以此对冲项目组长期面对枯燥、高压的工作环境。
“每当遇到压力大、项目团队运作掣肘的时候,我会叫大家一起去江边跑跑步,跑到精疲力竭,让精神紧绷和焦虑的状态及时释放,等到体力恢复后重新收拾思路,调整状态再出发,”陈夕笑称。
紧跟监管动态,压实“看门人”责任
陈夕说:“接受不确定是成为投行人的必修课”。
他讲述了一个展业过程中的细节,他说这是投行人工作的常态。有一次,项目在更新定期财务数据的阶段,晚上8点提交完申报文件,团队到附近餐馆吃饭,刚点完餐坐下立马接到监管电话,需要更新提交一份材料。于是项目组当即决定,留下实习生同学用餐,主要成员马上回到项目现场,组织开会讨论、撰写文件,当天晚上将材料赶出来提交给监管机构。
陈夕说,“在会审核期间,任何项目都会遇到临时性的突发问题需要与时间赛跑,尤其是与监管互传文件的期间,要做好补充修改的预案,随时待命,迅速反馈。”
陈夕说起该智能汽车项目在会期间经历了全面注册制改革、“827”新政、新“国九条”等政策陆续落地,从申报到上市整个发行审核阶段变化都很大,具体到项目执行层面,监管机构对具体问题问询的颗粒度越来越细、对行业理解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在会企业经营业绩的关注度越来越密切,同时监管与保代的沟通互动也变得更加频繁、密集。
为了从容应对这些变化,项目组从开始辅导备案到发行上市接近三年时间里,始终坚持驻场作业制度,长期驻扎在项目现场,不仅提高了沟通效率,同时还保障了项目执行质量。
除了监管要求不断深入细致,陈夕强调,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企业舆情的应对和处理也十分重要。
陈夕说,“社会舆论关乎企业的形象、声誉和投资者关系,对公司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他表示,最初面对舆情,大部分企业的态度偏向“身正不怕影子斜”,因为与媒体的沟通不够充分,所以导致出现信息理解偏差。
“我们团队在项目初期就积极向客户宣导,面对负面舆情,企业若仅采取被动等待、不回应、冷处理的方式,未必能让舆论自然消退,反而有可能导致舆情进一步发酵扩大。”
基于现在透明、快节奏的信息传播环境,项目团队专门成立了舆情应对小组,建立舆情应对机制,制定危机应对预案;同时,积极与媒体沟通,在符合信息披露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官方的正式回复,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解和猜疑;与监管机构保持密切沟通,发生重大舆情不隐瞒、不怠慢,及时报送。
陈夕认为,试图掌控不确定不如及时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时刻换位思考,为资本市场压实“看门人”责任。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全国各地走访时的奔波,傍晚加班时的背影,机场埋头改稿时的“狼狈”,上市敲钟时的喜悦,这是投行人的一面和很多面,而他们始终是保荐企业背后的“定心丸”,也是资本市场上亮眼的一抹颜色。
(文中陈夕系化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