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洁 实习生杨心怡 广州报道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距离12月1日的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仅剩10天。

在紧张准备国考的人群中,有一群人看起来相对淡定一些,他们就是二次甚至三次参加考公的高校毕业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多位二次考公的人员,有人是大四参加国考并没有考上,想再考一年,也有人是工作后觉得岗位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回头再度参加国考的。

“我第一次国考失利了,感觉自己准备不够充分。后来毕业经人介绍去一家线路板生产企业工作,工作时间比较长,我又不太喜欢这种封闭式的上班模式。”专业为电子信息的蒋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发现周围有不少人二次乃至三次考公并成功考上,最终也决定自己再试一次。

中公教育、华图教育的数据均显示,二次、三次考公人员的比例在增加,这也能从逐年上涨的报名人数中看出来。

“据观察,近年来二次、三次考公的人员比例确实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华图教育研究员郑玉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考公热度持续上升,很多考生首次出师未捷,在之后仍会选择继续备考,以期在后续的考试中脱颖而出。

冲刺最后10天

国考笔试的准备时间只剩下最后的10天。

根据公告,11月25日至12月1日是国考准考证的打印时间。11月30日下午,是8个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测试,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专业科目笔试时间。随后的12月1日,则是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笔试时间。

很多考生也进入了最后的准备阶段。

郑玉婷表示,距离国考笔试还剩最后的10天冲刺,建议考生明确复习的重点,把错题回顾一遍,查漏补缺。同时注重模拟考试,提前适应考场,将各种紧急情况提前预防。

在国考最后冲刺阶段,准备工作或许不仅仅只有“复习”,不少考生和家长会选择在考点附近租下“国考房”。

同程旅行平台的数据显示,每年从国考准考证打印当日零点起,会有一波“抢房热”,预计11月25日起将逐步迎来国考酒店预订热度的增长。从过去的数据来看,超过七成的考生会选择预订300元以内的便捷舒适型或经济型酒店。

尽管很多考生准备充分,但这次他们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小。此次国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共有341.6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86:1。

2021年国考报名人数157.6万人,2022年国考报名人数达到212.3万人,2023年国考接近260万人报名过审,2024年国考报名约有303.3万人通过了资格审查,2025年人数继续上升,使得尽管国考招录人数在上升,但招录比仍然持续上涨。

长沙一所高校的就业辅导员李老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学校的统计,2025届大约有30%~40%的学生计划参加国考,这个比例较往年略有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公告,2025年国考报考者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对于2025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3年10月以后出生)。此外,二次乃至三次参加国考的人数,也并不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国考的报名人数。

“我2023年第一次考公,感觉没什么经验,也缺乏系统学习,因此我决定再冲刺一年。”周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认为公务员是理想的职业。

不仅仅是周觅,胡琳表示,她曾经参加过工作,但去私企的岗位体验并不符合期待,使得她决定考公。“我第一次考公的成绩虽然还可以,但差了几分进面试。当时觉得自己对考试形式、内容的掌握还不够全面,所以决定二次备考。”

郑玉婷表示,部分毕业生在初次就业后,可能发现所从事的工作并不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或期望,因此会选择辞职并重新备考公务员。

中公教育研究院负责人表示,他们的数据显示,二次、三次考公的人员比例在增加。目前来看,很多考生第一次了解国考或公务员考试,是在国考出公告之后,因此前期并未经过太充足备考,所以在经过一次考试之后,往往才会更加重视备考,延长备考周期,准备二次考公

“考虑到职业稳定性和发展前景,也会让很多在社会上打拼一段时间的人考虑走考公这条道路。如果跟其他职业对比,公务员更有稳定性是客观事实,至于工作强度,待遇福利等方面,事实上不同地区、不同岗位差异较大,很多人确实存在误解。”上述负责人表示。

二次考公背后的就业平衡

然而,在二次乃至三次考公的背后,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备考资金从哪里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二次考公的毕业生后了解到,这些资金有的来自兼职、有的来自积蓄,但更多则是“家里支持”。

“二次备考国考期间,主要依靠父母的支持。家人对我的选择持理解态度,但也会偶尔有些担忧,觉得我再努力一把,这次应该能考上。每个月的花销主要是学习资料、网络课程、生活费等,加起来大概在2000—3000元之间。”胡琳说。

胡琳的家长则表示,虽然多次考公确实费时费力,但孩子认为公务员工作是自己的职业规划。“因此我们家长就尽可能支持。上次虽然差一点没考上,但我们看到了她的努力和进步,所以这次我们还是相信孩子。”

周觅表示,他找了一家教培机构上班,自己能解决开销问题,花销一个月在3000元左右。“尽管目前不太担心对家庭的负担,但担心自己考不上该怎么办的迷茫也会比较多。”

事实上,“迷茫”“受挫”是很多二次考公的毕业生提到的一个词。蒋贺表示,多次参加公务员考试,肯定会有一种受挫感。但是周边也有一些朋友二次乃至三次考公最终考上,感觉考试的实力和运气都占一部分,也跟选岗有很大的关系。

一些二次考公的毕业生表示如果考不上可能会去当老师,也有人表示可能会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但也有人表示“考不上会继续考”。

中公教育研究院负责人建议,是否要尝试多次考公,需要根据个人情况综合判断,不同人的情况不同。如果考虑走体制这条路,要提前规划,首先应该利用好应届生身份,减少竞争比例;其次是不要局限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三支一扶”等考试,也可以尽量关注;最后如果选择多次考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未必需要全职备考,线上学习也能完成高效备考。

“近几年考公的难度只增不减,对普通考生而言,可以扩大自己的就业视野,无需只盯着一种职业选择。”郑玉婷表示。

郑玉婷建议,近年公务员招录的趋势更加注重“质”,侧重对考生全面素质的考查。在校大学生,可以多参与社会实践、参与企业实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公考岗位中,有相当一部分岗位需要有与岗位相关的工作经历,考生不妨积累一些工作经验,有了必要的工作背景后,再综合自身对于职业生涯的规划做进一步选择。

“在经济环境和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公务员职位的吸引力自然增加。但我也提醒学生要理性看待,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条路。”李老师表示,如果过于执着考公,可能会导致错过其他发展机会,甚至加重心理压力。因此建议学生综合自身能力、兴趣和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职业方向。

(应采访者要求,蒋贺、周觅、胡琳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