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近段时间以来,网上有关儿童陪伴师的内容逐渐增多。有些是培训机构以高薪聘请儿童陪伴师,开出的薪资大多在10000元至40000元之间,甚至“上不封顶”,在职位详情中往往有“可全英语交流”“名校/留学背景”“教育相关专业”等关键词,个别也需要会开车、有“特殊教育经验”。有些则是家长关于儿童陪伴师的“需求帖”和部分求职者的“避雷吐槽帖”。(北京青年报)

所谓“儿童陪伴师”出现已有时日,其一开始就伴随着巨大的争议。倘若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儿童陪伴师”的走红,其实很偶然。一方面其恰巧踩中了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之后的风口,“家庭教育”成为热极一时的概念。另一方面,在“双减”落地之后,很多家庭的教育焦虑无处安放,急需找到替代性的解决方案,“儿童陪伴师”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毋庸讳言,现实中“儿童陪伴师”,当然不止于是“陪伴”而已。在相关的招聘要求和产品广告中,频频出现“名校毕业”“海归背景”“外语流利”等词汇,其暗示意味,不言自明。名曰“儿童成长陪伴师”,其实很多干的还是“家教”“学科教培”的活儿。教育主管部门曾发声,表示要“严控学科类培训,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治理”,直指“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掩人耳目的新花样。与之相较,某些“儿童陪伴师”可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的机构宣称,儿童陪伴师负责2岁至12岁孩子的成长陪伴以及规划,包括但不限于日常照料、全英环境、情绪引导、自驱力养成、社交能力培养等。这看似全包全揽、无所不能,其实多数都属于大而化之、夸夸其谈,真正能够具象化、客观化的,其实还是所谓“英语交流”等少数几项。业内普遍要求应聘儿童成长陪伴师要具备英语、计算机等科目的等级证书,这近乎是明牌了。

“成长陪伴”,按照传统理解,高度依赖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家庭成员的亲力亲为。其能否做成一种市场化的商品或服务,这本身就是存在很大疑问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于,将低龄儿童过早、过频地交由一个“外人”“局外人”来陪伴成长,真的是一件好事吗?很多家长深陷自我怀疑、本领恐慌,动辄花钱去购买所谓“专业服务”、习惯了假手他人,以此来但求心安,这事实上也是另一种对孩子的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