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实习生 田嘉雯 受访者供图

【前言】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全省卫生健康大会精神,在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四川省医学科教中心、四川省卫生健康宣教中心联合封面新闻集中推出“健康四川寻新记——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系列访谈”,聚焦我省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发展重点任务,邀请人工智能、前沿医学、核医疗、现代中医药领域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两院院士、医疗卫生机构科学家和医药科技企业(或新型研发机构)研发人员,共话卫生健康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自主创新骨转移放射性新药、解决放射性核素药物被国外“卡脖子”的问题,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陈跃教授,在医学领域耕耘30多年,一直投身于探索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临床诊疗,为患者带来福祉。本期健康四川寻新记,我们走进陈跃教授的“核”心研究,了解医学中的“核”武器可以成为哪些疾病的良药。

艰苦研究30载 冷门学科为癌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1992年,陈跃刚参加工作时,核医学科因条件艰苦、设备紧缺和人才匮乏而发展受限。面对挑战,陈跃视其为机遇,决心在核医学科大展拳脚。作为团队带头人,他确立了打造一流核医学科的目标,致力于发现“核武器”在医学应用领域的“秘密”,并将其用于临床实践。

陈跃坚持“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原则,推动科室发展,鼓励医生设定目标,通过良性竞争提升团队水平。在他的带领下,这个年轻的团队取得了显著成就:核医学科从曾经的“冷门”学科变为“热门”学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他们在西南地区率先开展镓68检查,2019年在西部地区率先开展镥177治疗,2021年在全国率先开展锕225治疗……据全球核医学权威数据(Healsan Consulting LLC)显示,2021年,陈跃为全球核医学研究最活跃学者第二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为全球核医学研究最活跃的机构之一。“核”武器在治疗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骨转移中取得理想疗效。

“核”武器的广泛使用,为更多患者争取到了生的希望。胡女士(化名)是一位乳腺癌患者,2022年6月起接受化疗,在经历了15次治疗后,她再也无法忍受身体和心灵上的伤痛。不接受治疗,只能等待死亡,接受治疗,那种痛苦和折磨,也是非常人所能承受的。一次偶然的机会,胡女士和家人了解到了陈跃教授创新性应用镓68/镥177-TBM对肿瘤骨转移进行精准靶向诊疗而闻名,它甚至能够将一些恶性肿瘤转化为可控制的慢性疾病。他们决定前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寻求帮助。胡女士在注射镥-177后,骨痛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提高,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她对未来充满信心,也能够带孩子出去玩,不再像一个病人。

92岁的宋爷爷(化名)是一名前列腺癌症骨转移患者,2024年1月份确诊后,家人带着他四处奔波求医。因为宋爷爷年龄太大,不敢考虑放化疗,只能采取保守的口服药物治疗,面对癌症的肆虐,尤其是骨转移带来的剧烈疼痛,四处求医、到处问诊无果的情况下,宋爷爷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信心。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余琴教授的推荐,宋爷爷找到了陈跃教授,并接受了镥177-TBM治疗。“仅仅几个小时后,我的疼痛感几乎没有了!”宋爷爷说。

目前,宋爷爷共接受了5次镥177-TBM的治疗,每一次的治疗,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操作,更是心灵上的抚慰,“几乎没有副作用,这不仅是对我身体上的巨大帮助,更是对我精神上的一次巨大鼓舞,而且现在的我还长胖不少,能独立走路。”宋爷爷在给陈跃教授的感谢信里写道:“我开始相信,即使面对如此严峻的疾病,只要有你们这样的专业团队在旁,就有战胜病魔的可能。”

解决“卡脖子”问题 患者少跑路“赴泸求医”

“以前,大部分需要镥177治疗的患者只能选择到国外,而且费用昂贵,现在,在国内就可以治疗,费用也降低了。”陈跃教授介绍。

2015年,西南医科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共同签署“核医学研发转化中心组建与合作协议”,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镥177标记药物临床应用。然而长期以来,国内放射性核素方面的药物,大部分依靠进口,价格高昂,特别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容易被对方卡住“脖子”。同时,放射性核素药物在运输过程中还会发生衰变,造成药物成本进一步提高。在国家大力提倡自主供给的背景下,陈跃团队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合作,根据合作双方意愿和患者需求,致力于国产化突破,消除对进口药物的依赖,持续推动放射性核素药物国产化。这次合作扭转了镥177核药物依赖进口的局面,降低治疗费用,真正造福于患者。如今,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30多个省市患者专程到泸州就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领域拓展 “核”武器也能处理“小”瘢痕

陈跃教授团队不仅进行着最新研究,也积极开拓核医学治疗的临床应用范围,为瘢痕的治疗增加了活力。他们正在应用磷32治疗瘢痕,只需将敷贴像胶布一样贴在瘢痕部位,利用放射性药物产生的生物效应,通过射线照射使瘢痕组织中的细胞变性,抑制其生长,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磷-32敷贴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它操作简单,治疗过程无痛,副作用小,且费用低廉。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针对瘢痕组织进行精准治疗,而不影响周围健康组织,这在以往的治疗中是难以实现的。”陈跃教授表示,这一创新应用是今年8月刚开展的新项目,标志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瘢痕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成了四川省内最先开展这一项目的医院,在全国也属于领先地位。陈跃教授团队的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瘢痕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核医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