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金庸

秋瑾,原名秋闺瑾,乳名玉姑,字璿卿。

旧时家长给孩子取名字,都是很讲究的,其中往往隐喻着父母寄予给孩子的厚重希望。

闺瑾的“闺”字,指的是女孩子的房间,而“瑾”,则指的是美玉。

这名字正与她的乳名玉姑相对应,而她的字璿卿,其意思也是这样——“璿”的意思是美玉,卿则一般指女性。

正解下来,秋闺瑾的父母,就是希望女儿将来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家闺秀,抑或可爱的小家碧玉。

粗看起来,秋瑾的父母并没有寄予女儿多么伟大的厚望。

但如果我们回望当时的年代——她生于1875年,正是光绪年间——就知道,那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完全就是家庭和丈夫的附庸,父母所能寄予给女儿的最大厚望,就是希望她能成为一个知礼懂事的大家闺秀。

由此看来,秋瑾的父母还是十分疼爱这个宝贝女儿的。

秋瑾的人生,基本上就依名字而定,划分成了两个阶段——从出生到东渡日本留学之前,是“闺瑾”人生,之后是“秋瑾”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瑾

在叫做“秋闺瑾”的那些年里,她的人生基本算得上是比较规距的,读书、成长、嫁人、生孩子。

当然了,说她“规矩”,是因为在这些重要的人生步骤里,她并没有表现得格外逾矩,基本上还是按着父母、家庭的意愿来成长和生活的。

然而,就她的性格来说,却始终都没有那么“规矩”。

比如,别人家的女孩子,要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只在家里做做女红,跳跳皮筋什么,要么粗识几个字,读读《女诫》、《女训》之类。

可闺瑾却不同,她不但学习诗词,还学习骑射,就是像个男孩子一样骑马射箭。

尤其,她还特别喜好剑术,没事比划比划刀剑之类。

我想,这在当时,一定是极其少见的事情,放眼全国,根本找不出几个这样的女孩子来……就是放眼整个中国历史,这样的女孩子也是寥寥无几的。

由此可见,在闺瑾的性格中,天然便自带着一段英雄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天生自带英雄气的人,不一定会成为英雄,也可能因际遇的变化,变成恶霸、强梁,或者甚至变成“狗熊”。

尤其是女人,更是会加倍的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束缚,最终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性格和意志,顺从了现实,而那些不顺从的,也多半做了投湖悬梁的烈女。

自古以来,性子刚烈如男子的女人一定不在少数,然而,可被称之为英雄的却寥若晨星,原因便在于此。

秋闺瑾,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屈从于现实,却一直没有改变自己的性格和意志,更没有完全顺从于现实。

1894年,19岁的秋闺瑾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许配给了一个叫做王廷钧的男人。

王家家境相当殷实,在当时算得上是富足之家,像这样的家庭,是许多女子梦寐以求想嫁的地方。

不要说在当时了,就是在当下,放眼全世界,相当多的女孩子,仍然以“嫁得好”为梦想。

可是她秋闺瑾,偏偏看重的并不是什么家境,她看重的,是这个男人有没有进取之心,有没有爱国之志。

单单这一点,她就把古今中外大多数的女子给比下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瑾

很不幸,王廷钧令闺瑾失望了。

这个男人身上偏偏缺的,就正是进取之心和爱国之志。

他就是一个普通的男人,对秋闺瑾是有感情,但是,他却听不进这个女人对他的规劝,整日价和别的富家子弟一样,只知道花天酒地,无所事事。

夫妻俩因志趣不相投,思想背离的越来越远,之间的争吵也越来越多。

为此,秋闺瑾感到非常的痛苦。

还有一次,他们谈到了谭嗣同,秋瑾赞扬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视死如归,是一位伟大的维新志士。而王廷钧却大骂谭嗣同是中华乱党、士林败类。两人互不相让,差点吵了起来。秋瑾内心十分痛苦,她在一首诗中写道:“咏絮辞何敏,清才扫俗氛。可怜谢道韫,不嫁鲍参军。 ”表达了她对王廷钧的不满。

不过,婚姻方面的不愉快,并没有令秋闺瑾意志消沉。

相反的,她借着夫家在京师之中的人脉圈,广结进步人士,视野得到了进一步的开阔,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放。

一边,是丈夫的捐钱做官,投奔封建,一边,是她的开放天足,喜扮男装,两人在生活中的行为模式,简直就是背道而驰。

终于,秋闺瑾向王廷钧提出,她要东渡日本,前往留学,以实际行动来挽救面前这个垂垂朽矣的祖国危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版秋瑾形象

东渡日本后,秋闺瑾很快就改了名字。

可能是……不,一定是!

一定是她嫌恶“闺”字太过女性化了——主要是禁锢女性(闺,女人的房间)——于是便决然地将此字从名字中给去掉了,改名为“瑾”。

同时,也改了字号:字“竞雄”,号“鉴湖女侠”。

竞雄,鉴湖女侠,你听听,这是何等的气魄啊!

从此,她开启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秋瑾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中的秋瑾形象

秋瑾在日本,一面在学校刻苦学习日语等功课,一面积极参加同乡聚会,还经常登台发表演说,宣传女权道理与爱国思想。

由此,她结识了一大批当时的进步人士,如陈天华、宋教仁、黄兴等等,和他们一道参加留日学生组织的各种活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她在日本曾主编过名为《白话报》的刊物,抨击封建,宣传女权,号召救国,并受到过孙中山先生的赞扬。

诸位,你要知道天下事靠人是不行的,总要求己为是。当初那些腐儒说什么“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夫为妻纲”这些胡说,我们女子要是有志气的,就应当号召同志与它反对。
但是从此以后,我还望我们姐妹们,把从前的事情,一概搁开,把以后的事情,尽力去做……我们自己要不振作,到国亡的时候,那就迟了。
——秋瑾

大概是觉得只当个刀笔吏,并不能对旧制度产生多大影响,并不能快速有力的撼动腐朽的旧体制,秋瑾在学习、演讲、发文之外,更是积极的参加革命活动。

1905年,归国的秋瑾经人介绍,加入了光复会;同年7月,她再赴日本后,又加入了同盟会。

当时加入革命党,可是掉脑袋的事情,敢于加入的人,都是非常有勇气的,秋瑾于短时间内先后加入两个著名的革命组织,论其勇,真是须眉不如也!

1906年,秋瑾从日本回国后,先在绍兴女学堂代课,同时积极介绍学生加入同盟会

离职后,她又与人在上海创办“锐进学社”,准备以此社作掩护,联系其它会党,响应萍浏醴起义(后因起义迅速失败而停止响应)。

我坚信,此时的她,已经明确的做好了为革命牺牲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瑾画像

1907年初,秋瑾创办《中国女报》,后又以董事名义,主持大通学堂校务,同时积极联络会党,准备起义。

她秘密编制了光复军制,并起草了檄文、告示,商定先由金华起义,处州响应,诱清军离杭州出攻,然后由绍兴渡江袭击杭州,如不克,则回绍兴,再经金华、处州入江西、安徽,同徐锡麟呼应。

此时,秋瑾的生命开始进入了倒计时: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的起义失败,其弟在供词中牵连到秋瑾;

10日,秋瑾得知徐锡麟的失败,但她拒绝了好友们的逃离劝告——在大通学堂后,就为她备有撤离的乌篷船,但她就是不走。

13日,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

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32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瑾塑像

从容,平静,安详。

明知道等待自己的是可怕死亡,却仍然以这样的态度来面对死亡,这是等何的大无畏!

我不敢揣测女英雄当时的想法,但是我知道,她一定有着和谭嗣同一样的,以求主动牺牲自我来达到警醒国人目的的伟大精神。

这个手持短剑的美貌女子,看上去娇俏端庄,她嫁的是富贵之家,膝下又有一双儿女,如果她只想过一般大富之家少奶奶那种舒服的日子,是完全可以轻易做到的。

即便后退一步,她也可以凭借着出色的诗才,成为名噪一时的文坛香葩。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可是她没有作出这样的选择,她选择了救国,选择了进步,选择了牺牲……我想,这就是金庸先生所说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吧!

秋瑾,不愧为一代大侠!

秋瑾,香魂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