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的一场会议却打破了安理会惯有的沉稳,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罕见地情绪失控,掷地有声地质问美国:“还要死多少人?”他的这一质问,既是对加沙人道危机的震怒,也是对美国数次否决停火决议的彻底失望,背后则是一个惨烈的现实——巴以冲突持续升级,至今已有超过四万四千人丧命。

当天的安理会会议上,关于加沙停火的决议草案得到了15个投票国家中14个国家的支持,唯有美国行使了一票否决权,彻底阻止了停火进程,这样的投票结果,几乎是全球一致反对美国的外交孤立图景,但对于加沙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而言,这意味着苦难的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去年10月冲突爆发开始,加沙地带已陷入深重的人道主义危机,数据显示,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至今导致了4398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超过10万人受伤,光是11月20日当天,以军的一次空袭就造成66人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通民众的家园被摧毁,流离失所的加沙人甚至无法获得干净的水源,人们喝的是过滤水甚至咸水,这在如今21世纪的世界显得匪夷所思,而这样的处境,已成为无数加沙人的生活常态。

傅聪在表决结束后的发言中直接点名美国,他指出,这场冲突从一开始就不是简单的地区问题,而是国际秩序的缺失和权力的不对等,他回顾了去年至今的数次安理会表决,美国多次使用否决权,让安理会的努力沦为徒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第一次否决时的3000人死亡,到第二次的1.7万人死亡,再到今年4月的第五次否决,死亡人数飙升至3.4万人,而这一次,则是超过4.4万条人命的代价,傅聪强调,这些数字背后不是冷冰冰的统计,而是无数失去亲人的家庭和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

美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罗伯特·伍德则再次重申,美国无法支持“无条件停火”,因为决议未将人质问题与停火挂钩,这样的理由却很难说服多数安理会成员国,包括英法在内的美国盟友都表示支持这份草案,认为停火是减少平民伤亡的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美国的立场显得更像是在拖延问题的解决,而正如傅聪所言,这种坚持实际上等同于为延续战争开绿灯,让战火继续蔓延。

巴勒斯坦常驻联合国副观察员马吉德·巴姆亚的愤怒同样无法掩盖,在发言中,他用质问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列举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难道国际法对以色列和其他国家适用的标准是不同的?难道巴勒斯坦人真的只有死亡的权利?”他的声音在安理会的大厅中久久回荡,也代表了许多巴勒斯坦民众的愤懑和绝望。

其实,这并不是联合国安理会第一次就巴以冲突展开激烈的讨论,仅在过去13个月里,安理会就已经针对加沙问题进行了12次表决,其中4次成功通过,8次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失败的决议中,有6次因美国的反对而搁浅,尤其是最近的一系列表决,已经让安理会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傅聪更是在发言中直言,美国这种行为将使安理会沦为“历史上最失败的国际组织之一”。

但即使美国的孤立在外交舞台上愈发明显,其在中东的影响力依旧不容小觑,以色列在军事行动中不断提出“底线”,要求为停火附加各种条件,而美方则利用否决权为这些条件背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东地区,美军的存在以及美国对以色列的武器支持,始终是影响局势的关键因素,过去数月里,美国向以色列输送的武器和资金,成为其持续军事行动的重要支柱,这种对以色列的坚定支持也让国际社会对美国是否真正致力于和平产生严重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冲突升级,国际上关于改革一票否决权的呼声日益高涨,傅聪早前在联合国大会上就提到,中国支持对安理会进行系统性改革,尤其是在否决权的使用上加入限制,以防止个别国家利用否决权阻碍国际社会的共识。

但改革安理会的难度众所周知,一方面,否决权本身就是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体系中的特权,取消或限制这一权力需要所有常任理事国达成一致,而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即便否决权受到限制,只要美以联盟在中东的战略关系不变,真正推动停火的实际执行依然困难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此次表决中的态度,彰显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立场转变,傅聪强调,中国主张立即、无条件停火,并要求以色列停止所有违反国际法的单边行动,包括试图在加沙驻军或建立“缓冲区”等行为。

同时,中国也呼吁国际社会重新关注“两国方案”,认为这是解决巴以问题的唯一可行出路,相比之下,美国对停火的迟疑态度,显然成为了推动和平的最大阻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前的巴以冲突不仅是局部的战争,更是一场国际社会责任与能力的考验,当超过4万人的死亡成为冰冷的数字,当流离失所者的困境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这不仅让人对全球秩序的公平性和正义性提出了尖锐的拷问。

傅聪的愤怒,巴姆亚的质问,代表了无数个饱受战争摧残的家庭的呐喊,国际社会是否会对此做出改变?这场冲突中无数逝去的生命,将成为历史无法忽视的沉重记忆。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