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生在给患者讲解病情。  记者  李静摄

本报记者 李静

“感谢医生和治疗师的专业与用心,让我的爱人重获自信!”近日,脑卒中患者张老伯经系统的康复治疗后,症状大幅改善,顺利出院。他的老伴连连向苏州瑞迎康复医院的医务人员致谢。据悉,近年来该院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成一所以创伤诊疗、创伤康复、神经康复、工伤康复为特色的二级专科医院,受到了周边居民的认可。

精准治疗、个性化训练

助力老年患者重拾希望

前段时间,72岁的张老伯突然感到右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说话也变得含糊不清,家人见状,立刻将张老伯送至医院就诊。急诊医生诊断张老伯为急性脑卒中,经过紧急救治,张老伯转危为安,但言语障碍、肢体无力等症状却依旧存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为了改善张老伯的症状,家人将其送至苏州瑞迎康复医院。

接诊后,康复科团队经过检查与评估,为张老伯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在康复初期,张老伯在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的肢体功能训练。这些训练包括被动的关节活动、肌肉拉伸,以及主动的力量训练和协调性训练。除了物理治疗外,医院还为张老伯安排了中医推拿、针灸等传统康复治疗。这些治疗不仅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还能促进神经的恢复和再生。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张老伯的肢体功能有了显著的改善,从最初一侧肢体完全不能动弹,到现在能独自慢慢行走,这让一家人欣喜不已。“这里的康复技术和服务让他重新站了起来。”张老伯的家人连连道谢。

苏州瑞迎康复医院康复科主任潘卫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以及运动爱好者的数量不断增加,颈肩腰腿疼痛和运动损伤的病患数量逐年攀升。为此,瑞迎康复医院将在其原有的骨与关节损伤康复治疗服务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运动损伤康复治疗项目,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患者群体的需求。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医院通过早期介入、综合评估与精准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对于截瘫患者,则侧重运动科室专业指导,结合力量训练、平衡协调及步态训练,逐步恢复移动和生活自理能力。骨关节术后康复方面,医院运用物理因子如电疗、超声波、磁疗等,缓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同时,医院配备高压氧舱设施,增加血液氧含量,加速组织修复,对脑损伤、脊髓损伤患者疗效显著。

多元治疗、用爱呵护

为“小星星”点亮希望之光

6岁的小杰是一名自闭症儿童,2岁多时,妈妈就发现了他的异常。他不喜欢说话,情绪极不稳定,时而发脾气,时而到处乱跑,且目光游离,从不直视他人的眼睛。他的父母带他辗转多地医院,被诊断为自闭症。面对高昂的干预费用,小杰的家庭深感力不从心。今年,苏州瑞迎康复医院获得苏州市吴江区残联批准,成为吴江区肢体、智力、孤独症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定点机构之一。得知家门口有了专业的康复机构,二级专科医院费用还较低,小杰的妈妈立即带着孩子前去治疗。

治疗师与家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对小杰进行了全面的自闭症相关评估后,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两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行为分析法和结构化教学。行为分析法侧重于通过大量的回合练习来逐步塑造小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而结构化教学则是根据儿童的学习特性,精心组织教学环境、材料及教学流程,帮助小杰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提升学习效率。在治疗师们的耐心引导下,小杰逐渐开始尝试与人互动。尽管目前只是断断续续地说出一些简单的词语,但孩子的妈妈也感受到了孩子的进步。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病情,还要呵护他的心理健康,给予孩子们足够的肯定与支持。”苏州瑞迎康复医院治疗师长高阳阳表示,希望通过他们的科学引导和用心关爱,让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小星星”们,绽放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光芒。

聚焦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共筑康复医疗更强篇章

“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动力。”苏州瑞迎康复医院副院长刘新益介绍,在人才引进方面,医院秉承“引进来、走出去”原则,与上海、南京等周边地区相关学科知名医院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邀请专家定期来院指导理论和实操,同时选派优秀学员外出进修学习,不断提升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在技术发展方面,医院引进了先进的康复治疗设备和技术手段。如减重步行训练系统、康复跑台、CPM(持续被动运动机)等运动治疗设备;手功能综合训练工作台、数字OT评估与训练系统等作业治疗设施;以及水疗室、高压氧治疗室等特殊治疗室。这些设备的引进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康复治疗的效率和效果。

此外,医院秉承总院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显微手外科传统优势,断肢(指、趾)再植成活率稳定在92%以上、游离皮瓣存活率100%。在神经康复领域,医院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康复服务。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打造一个专业、温馨、高效的康复服务平台,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和力量。”刘新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