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下简称“广外”)承办的2024年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暨第17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粤港澳大湾区赛(以下简称“大赛”)成功举办,广外全校共有来自46个专业537名师生参赛,18组作品获得国家级赛奖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8项。其中,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的师生团队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
“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进一……”嘴里念着口诀、手指在算珠上飞舞,珠算课上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中国珠算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计算技术的发展贯穿了人类文明整个进程,从结绳计数到四则运算,中国古人一直是探索计算技术的前进者。探索计算技术的起源,是林锦耀(团队)的作品《古数华典》内容背景之一。
林锦耀,是广外国际商务英语学院管理学专业大三学生,今年组建一支全文科团队参赛,制作的作品获得了2024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2024年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数媒动漫与短片)。
全文科学生团队与工科指导老师,共同做的作品与人工智能有何关联?近日,南都记者走近这个新生代团队。
林锦耀在决赛中的照片。受访者供图。
全文科战队,因古代数学结缘
去年12月,林锦耀收到一则通知:今年大赛,谁要参加?“一看到群里的消息,立马就决定参加。”林锦耀回忆道。
2024年4月11日就要开始第一场比赛。组队、与指导老师沟通、确定选题……时间紧张,林锦耀把目光放在了“身边的人”。
想到自己所属的社团,每个人都各有所长,有的擅长文案,有的擅长视频拍摄,有的擅长剪辑,“因为共事过,也都很熟悉,我们一拍即合。”他说。今年1月,林锦耀正式把组员全部集齐,这也是一支完全文科“战队”,5人都来自商英学院。
林锦耀(左一)和队员合照。受访者供图。
文科生如何解决理工题?
林锦耀清楚,纯编程类赛道不合适他们,因此他们选择了数媒动漫与短片类别。
“刚拿到题其实心里是有点没底的。”得知竞赛题目是古代数学的时候,林锦耀如实地说。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数学人物,经典,成就,究竟应该从哪里入手成了组队初期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林锦耀与团队讨论两三个星期,发现身边的人对中国古代数学成就了解很少。如何把选题转化成实际,尤其是对制作软件使用还是入门级的他们来说,也是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定了选题,林锦耀仍旧摸不清方向,林锦耀和团队直接跑去了李宇耀办公室。
李宇耀是广外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技术教学部系主任,研究教育/人文数据挖掘,大赛经验丰富。“当时觉得他们很有干劲,觉得可以试一试,就直接答应了下来,虽然他们属于文科类别,但数媒赛道更能展现文科同学的创意,也是很合适他们的方向。”
在有些紧张的阐述团队的计划和创意之后,林锦耀获得导师的赞许。
古代数学,是计算机技术的开端
“中国古代数学和计算机技术有什么关系?”师生继续进一步讨论。
从人类计算技术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数学所取得的成就,是计算技术发展的重要过程,跟今天人工智能时代,是有着先后相续关系的,是对不同历史阶段的计算需求做出的历史回答。
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国的算盘就是在那个时代最好的一个算力工具。而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才有了今天触手可及的大数据模型,人工神经网络等更强大的算力工具。中国古人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制造出了算筹和珠算这些计算工具,他们的这种探索、创造和实践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去了解去追溯的。
林锦耀(中间)在阐述《古数华典》创作理念,导师李宇耀(右)在旁欣慰聆听。
经过李宇耀的指导和思路梳理,林锦耀(团队)专心将文案细节整理优化,最终确定了用圆周率、珠算和数列为代表,展现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
“就像数列篇,我们介绍到广州的赤岗塔,他的建造使用到了数列的知识,这是古人智慧很具体的展现在我们当代人面前的事物,我们当时也觉得这个也是我们很重要的展示场景。”林锦耀说道,借用身边可触碰的历史,让短片更生动和教育意义,中国古代数学并不仅仅是教材中冰冷的文字,他们鲜活地存在我们的生活里面的。
发挥专业特色讲好中华故事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外语外贸是城市的底色也是广外的特色。林锦耀和团队在制作视频时,也在思考如何把文科的知识结合在理工科的课题里面,“我们都是英语专业出身,英语也作为沟通世界的主要语言之一,我们都在思考能否把英语融合在作品中。”
广外白云山校区。
翻译古代专有名词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非常团队专业素养,翻译选择是意译还是音译,标点符号的应用都需要扎实的功底,林锦耀和团队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在省赛和国赛之前,制作了双语字幕。林锦耀和团队目标就是向世界讲好中国古代数学故事。
林锦耀和团队备赛期间。受访者供图。
“大家手上都很忙,当时在校赛以及省赛比较紧张的时候,我们的主要剪辑师李佳佳正在广交会实习。”林锦耀回忆道。
从校赛到省赛到国赛,林锦耀和团队经历了多次分工排布,他会根据每个队员的时间及时调整大家的工作量。6个月的奋战,林锦耀和团队成员不断尝试新领域,时间规划好像永远都不够用。
天气原因的干扰也多次打乱他们的拍摄计划,短片中赤岗塔的无人机航拍画面,对天气要求很高,整个6分多钟视频,虽然赤岗塔出现两三秒,也是让他们团队花费三四个小时,拍下五六十条素材回去剪辑。赤岗塔作为广州曾经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视频对古代数学成就最好的“解答”之一,林锦耀和团队希望用他们的力量表现中华古代数学文化对古代乃至当世发展的巨大贡献。
文化传承的典型案例
中华文明是瑰丽的民族财富,是需要记录,更需要传承,语言是时代的印记,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更要从不同维度去传承中华文明。
林锦耀和团队从今年2月份开学起,开始商量用什么技术来展现主题。他们计划实景拍摄,又觉得很普通,他们尝试制作一些2D或者3D动画去替代。
“有些软件的确之前没有接触过,可以说是从0开始学。”作为非专业的学生,林锦耀他们一步一步查着教程,一步一步的实践,“虽然我们不可能把它全部学透,但是我们通过自学和咨询老师,一步一步来解决出现的难题。”
林锦耀和团队在决赛中陈述《古数华典》作品。受访者供图。
《古数华典》的转场,一开始三个板块内容相对独立,而各版块表达的核心是统一的,当时的转场做得不是很自然。在老师指导下,改为用翻书特效,将三部分自然表现为第一章节、第二章节、第三章节,这样转场就显得非常自然,也呼应作品的名字《古数华典》。
不拘泥于范式,创新是此次大赛的初衷。《古数华典》这部完全由文科学生创意制作,由工科老师指导的竞赛作品,通过介绍古代数学成就,林锦耀和团队用他们的创新方式重现了中华古代数学文化,让世界重新了解人类在追求计算技术发展中,中华民族对古代乃至当世发展的巨大贡献。
寄语
李宇耀 广外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技术教学部系主任
对学生:特别有想象力和执行力的优秀团队。中国古代数学有很多辉煌的成就,如何用当代方式表达,是非常需要想象力去展现的。
对作品:在整个设计语言上和主题的关联度上,有很多独具匠心的一些设计。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降低了技术门槛,使得更多专业的创作者可以灵活驾驭。文科思维的人文关怀特质,被技术赋能后,创作出来的作品会有一种特别的穿透力。文科在这一块有特殊的优势,这是一片蓝海。
“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成果汇报专题”系列报道
本期采写:南都记者 杨景博
摄影:南都记者 张志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