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揭晓结果的那一刻,争议和质疑的声浪瞬时席卷了网络。雷佳音和李庚希分别获得影帝影后的消息传开,网友们炸开了锅。

有人直言:“这奖项真是注水严重!”还有人疑惑:“是评委眼光有问题,还是我们观众不懂欣赏?”一向被视为中国电影界至高荣誉的金鸡奖,怎么会频频引发公正性和权威性的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金鸡奖的争议真的不是第一次。早在2019年,周冬雨凭借《少年的你》夺得影后时,同样也遭遇了不少质疑。那年,由王景春凭《地久天长》斩获影帝,依旧引得部分观众直呼意外,认为更有实力的演员被忽略了。

虽然奖项评选向来有争议,但从2019年到2023年,这几年金鸡奖的质疑声越来越大。一年接一年的“冷水”,也让不少影迷感慨:“金鸡奖是不是越来越离我们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起金鸡奖的争议,张译的缺席简直就是屋顶漏了雨还忘打伞的情形。张译,近几年来凭借《悬崖之上》《金刚川》等佳作俘获了无数行业内外的好评,在多个国际与国内电影节中拿奖拿到“手软”。

他的演技老练、扎实,无论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都展现出了不可忽视的演技魅力。然而,这样一位“实打实”的实力派演员,本届金鸡奖影帝提名名单中却连个角都没占上。观众先是不解,随后愤怒:“张译这么好的演技你们都看不到吗?”“他还需沉淀可不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也不是金鸡奖第一次埋没“亮眼”的演员。

2021年,张译同样凭借《金刚川》《一秒钟》等作品,斩获观众口碑好评,但却被主要奖项名单无视。许多影迷对这一现象大表遗憾,一度打趣:“金鸡奖不奖张译,是不是不敢面对真正的实力?”

金鸡奖的这波操作,不免让人联想到奖项评选机制出现了哪些问题。公正性、透明性的质疑声起此彼伏,一方面观众希望看到实力派演员被肯定,同时也不愿看到一些节外生枝的评判规则。

而这背后的真正评选标准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遗珠”?至今无人能够给出一个符合大众期待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跟金鸡奖形成鲜明对照的,还有几个月前刚刚落幕的百花奖。相比金鸡奖,百花奖的影后归属似乎更符合观众心目中的期待。

马丽,因《人潮汹涌》这一作品,凭借其细腻的表演顺利摘得百花奖影后。这个结果可以说让人心悦诚服,无论是从观众的接受度,还是从马丽的表现上,大家普遍认为她实至名归。

但令人惊讶的是,短短几个月后,金鸡奖影后却授予了李庚希这样一位年轻演员。李庚希虽说演技不算差,但对比马丽这样的资深演员,显然还是经验不足,功力稍显“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选择瞬间引发了广泛争议:“同一个时间段,百花奖认可的影后到金鸡奖这儿怎么就被忽略了?”

“太偏心新人了吧?”观众看到的是两个奖项在评判标准上给人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审美取向。

究竟是百花奖的“公正公平”,还是金鸡奖“另有所图”?没人能从官方声明中得到解释,这个不明不白的矛盾成为金鸡奖含金量受到质疑的另一个根源。

喜剧演员在国内电影奖项中的“陪跑”尴尬,这也是喜剧当道的时代下不可忽视的一种现象。

沈腾,作为国内喜剧界的票房灵魂人物,无论是《西虹市首富》还是《你好,李焕英》,票房和口碑都是双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位观众喜爱的演员却在多个大奖中屡屡“陪跑”。尤其是在第36届金鸡奖上,沈腾的电影《我和我的父辈》口碑表现不俗,然而在影帝之争中,他再次“功败垂成”。

喜剧演员在评奖上的“边缘化”似乎早已成了一种僵化的现象。尽管他们有着击碎票房纪录的能力,却始终难以在奖项评审中占据一席之地。沈腾的没获奖,让观众对此更加质疑:“演戏就非得哭天喊地才算有深度?”“为什么喜剧演员就不能得到公正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现象其实反映出业界对电影类别的某种偏见。奖项似乎格外青睐那些充满沉重主题的文艺影片与演员,对于那些用喜剧手段打动观众的电影和表演却常常“高看一眼冷处理”。

然而,作为广大观众的“开心果”,这些演员的贡献和实力不该被轻视,金鸡奖未来是否要开放心态,给喜剧演员更多的空间,也许是值得探讨的。

说到金鸡奖的评选,就不得不提到巩俐。作为国际影星,巩俐在2019年金鸡奖任评复会终审评委主席,虽然她的资历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在国际国内影坛上有着丰富的经历,然而她作为演员的个人偏好,是否会影响到整个评审的客观性?不少网友对此意见不一:“巩俐的电影当然好,但她的审美会不会太个人化?”甚至有人怀疑,巩俐的影响力是否会左右评审对年轻演员的青睐。

这也是金鸡奖公正性争议的另一个根源点。影后影帝的结果,不仅仅是评委审美的问题,也同时牵涉到整个奖项体系在维护权威性时,如何避免个人化审美对整个体系的潜移默化影响。尽管巩俐本人多次表示自己保持公正立场,但关于评委的个人影响力,总逃不开公众的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底,金鸡奖的多次争议背后,体现了观众与评委之间始终存在着一条“不那么容易跨过的鸿沟”。观众对于演员的理解更倾向于情感共鸣和细腻表达,而评委们则可能会从更加复杂、抽象的角度去评价表演的深度与电影艺术性。

观众看到的是一个演员如何用表演打动自己;而评委看的可能是这部电影的整体呈现,表演是否具备足够的层次和深度。

这种分歧并不鲜见。也许影帝影后的选择,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它折射出的是国内电影圈内外对于艺术标准激烈的多元化观念碰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怎样,金鸡奖作为一项国内顶级电影大奖,它的每一次评选,都会成为观众讨论的焦点。而如果这个奖项持续与“注水”、“争议”紧紧捆绑在一起,它的权威性和含金量将面临被严重削弱的风险。

金鸡奖未来,怎么走,真的是头痛的问题啊!